第1022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這個外國人清楚吧?
“查查資料,看看是不是像這個外國妞說的那樣,如果真是我們國內的化石,那麼我們丟人可的丟到國外來了。”這個時候,陳青小聲的詢問韓孔雀。
韓孔雀苦笑了一聲,掏出手機,查詢了起來,這麼一查,還真是出自國內,而且是在長江流域發現的。
看來是他們孤陋寡聞了,這一點在古代好像就有人知道,比如黃庭堅當年用這種化石製成鎮紙,並自作主張地把鸚鵡螺化石當作筍子的化石,還題詩曰:“南崖新婦石,霹靂壓筍出,勺水潤其根,成竹知何日”。
長江流域許多地方,都發現過鸚鵡螺化石,金陵也曾有少量鸚鵡螺化石被發現,只是比較零散。
最集中的地方還在長江三峽地區,因為頭足類動物主要在赤道附近水溫較高的海域交配繁殖,並且有很大一部分屬種具有“迴游”習性。
那些“散兵遊勇”可能就是“迴游”過程中死亡的,而目前三峽地區發現的大量化石,均為它們繁殖之後大量死亡而留下的“墓葬群”。
中科院金陵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最近收集到的這三塊大型古鸚鵡螺化石,最長的一根在162厘米,潛導展示的就是這三塊大型古鸚鵡螺化石。
這些化石屬名為震旦角石,種名為中華種,全稱中華震旦角石,這是我國特有的古鸚鵡螺化石,其生活時代距今4億6千萬年前的奧陶紀中期。
早在本世紀20年代,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在三峽地區考察時,就根據這種類似寶塔或竹筍的化石,將產此類化石的地層命名為“寶塔石灰岩”,這一命名在中國地質學界一直被廣為引用。
中華震旦角石是中國“特產”,是奧陶紀中期的標準化石,也就是說,只要找到這類化石,就能確定這一地區的地層時代屬4億6千萬年前的中奧陶紀,並顯示該地層為海相地層。
由此就可以推斷:中國長江三峽地區,4億6千萬年前是一片深水海域。
鸚鵡螺最早出現於5億年前的寒武紀後期,到奧陶紀之後,迅速演化為海洋中最為兇猛的肉食性動物,並且在整個地質歷史時期都有“海中霸王”之稱。
直到今天,與鸚鵡螺同類的頭足動物,仍然是海中無脊椎動物中的“霸王”。
現代海洋中的頭足動物大王烏賊、巨型章魚,最大的個體可達16到18米,它們能獵食海中各種魚類,甚至可以與虎鯨展開生死搏鬥,有時,一條巨型章魚就能把一艘小船緊緊縛住,令其動彈不得。
鸚鵡螺類曾有近3000個屬、8000多種,是地球史上海生動物中的一大類群,而現存鸚鵡螺僅剩一屬四種,是非常稀少、非常珍貴的“活化石”。
“這是古代鸚鵡螺化石,到現在還有嗎?”現存的可是隻有一屬四種四種了,這名潛導不會真是忽悠他們吧?
潛導聽到韓孔雀的懷疑,立即哈哈大笑起來,笑了一會兒,害怕韓孔雀他們惱羞成怒,潛導才再次道:“這自然是有原因的,你們應該清楚了,發現的一屬四種都在太平洋地區,就連異鸚鵡螺也在這裡一片海域。”
“這有什麼?太平洋太大了,誰知道水下到底有什麼物種?”古烈道。
潛導點了點頭道:“所以,如果不是有人真的發現過這種奇異的生物,我們也不敢隨便欺騙客戶。”
“你是說真的有人發現了這種海螺?”陳青也忍不住開口道。
潛導立即點頭,接著她微笑道:“而且還是你們國家的一個人發現的,在南沙海域發現的。”
韓孔雀他們再次無語,這人丟的,他們的臉都紅得發紫了。
其實,事情比較偶然,就算不知道也不丟人。
10年前,一個名叫鄭海根的海員,在南沙海域釣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