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備隊全面出擊!” 頓時,已成為強弩之末的敵軍在葉挺埋伏的預備隊利箭般的穿透下,立刻全線崩潰,紛紛落荒而逃。 “追擊!”葉挺又下達了新命令。 北伐軍來了個棒打落水狗,追擊了整整半天又一個夜晚,將潰敗的夏鬥寅部隊追到賀勝橋,幾乎全部殲滅。 葉挺部隊大勝。
第十一章 '本章字數:5387 最新更新時間:2015…04…09 17:26:23。0'
葉挺罷赴“鴻門宴”,在“八·一南昌起義”為前敵總指揮的他對作戰方案“一言不發”。 江西省的九江,水陸交通發達,自古為贛北的物資集散地,九江市的南面又有被世人稱之為“匡廬奇秀甲天山”的廬山,所以,商賈雲集,達官顯貴往返穿梭,並屯有重兵。 七月的九江,溽熱如蒸。 身為第十一軍副軍長兼第二十四師師長的葉挺,根據武漢國民政府原定的“東征討蔣部署”,率領第二十四師隨同以張發奎為總指揮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自6月下旬從武昌出發至7月下旬抵達九江後,第二方面軍的其他部隊和賀龍的第二十軍及蔡廷鍇的第十師都陸續到達,使本來就不大的九江市的大街小巷都是熙熙攘攘的軍人,使本來溽熱的天氣又增加了熱火燎燎的躁動,使人覺得心胸有一種壓抑的煩躁,想吼幾聲什麼,又吼不出來,這種莫名的滋味難受極了。 這時,在位於九江市中心的碧波漣漪的甘棠湖中,有一隻帶頂棚的遊船在寬闊的湖面上自由盪舟。湖中有五十米的長堤,堤上有宋代建築的思賢橋,湖中的煙水亭最負盛名。這座古亭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貶為江州司馬時所建,相傳亭子的基座是三國時期東吳大都督周瑜的點將臺,初名取自白居易的《琵琶行》詩中“別時茫茫江浸月”而叫“浸月亭”。北宋熙寧年間理學家周敦頤來九江講學,其子在甘棠湖堤上建樓築亭,取“山頭水色薄籠煙”之意,而名“煙水亭”。此兩亭俱在明嘉靖前廢毀,明末在“浸月亭”舊址重新建亭,將“煙水亭”之名移至此亭,從此一直延續至今。後人又在“煙水亭”前修有石劍匣兩座,亭內又增設船廳、純陽殿、翠照軒、五賢閣、鏡波樓等,委實是個弔古抒懷和供閒情逸致之士遊覽的絕好去處。 那麼,是誰在這大兵壓境火藥味十足的緊張氛圍中如此超脫物外呢? 原來,遊船中不是別人,恰恰是事關時下政局的風雲人物第十一軍副軍長兼第二十四師師長葉挺、第二十軍軍長賀龍和中央軍委代表聶榮臻以及第四軍參謀長、中共秘密黨員葉劍英。 從船內的氣氛看,濃烈而緊張,每個人的眉宇微鎖,大有一種臨戰前的抉擇。 “希夷,我看張發奎叫我們上廬山,是他擺下的‘鴻門宴’!”一聽這粗門大嗓,就知道發言者是虎將賀龍。 “我看賀軍長的看法有道理。”說話不緊不慢的聶榮臻接著分析道,“單從張發奎率部參加北伐以來,的確也打了不少硬仗,功不可沒,不應該懷疑他的圖謀。但是,此人一直追隨蔣介石,對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獨立團心懷戒備,甚至遏制其發展壯大。最近,他又把汪精衛看成是他的精神領袖,亮出了他的‘分共’牌,強行要他部隊中的共產黨員要麼宣佈退出共產黨,要麼就離開部隊。此刻,他叫你們馬上去廬山,其中一定有詐。” 一直沒有發言的葉挺深知這次張發奎叫他和賀龍上廬山絕不是單純討論下一步的軍事行動,而是還有別的什麼目的。那麼,果然是他擺下“鴻門宴”,為迎合蔣介石和汪精衛的**活動而利用我們對他的期望趁機來個先下手為強麼?葉挺知道,最近以來,汪精衛和馮玉祥都公開亮出了**旗幟,中共中央為了挽救革命,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於7月13日在武漢召開了緊急會議,排除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領導,成立了由周恩來、張太雷、李維漢、李立三和張國燾五人組成的臨時政治局常務委員會,行使中央政治局職權,決定製訂湘鄂贛粵四省“秋收暴動”計劃,並委派周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