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妤也不知道林和禮會作何感想,安安靜靜地用了晚膳,剩了一點熱湯,謝珣也不嫌棄圖圇吞棗地喝了。

林和禮遊歷天下,也有過貧困交加的日子,吃過比饅頭更冷硬的食物,倒也不覺得什麼,能填飽肚子就行。

鳳妤覺得林和禮脾氣真的挺好,落於困境也不曾見他罵過謝珣一句,她正胡思亂想時,林和禮問,“三姑娘覺得西洲和黃州,錦州三城的耕地能養活十二州和寧州鐵騎嗎?”

這是林和禮和她說的第一句話,鳳妤和謝珣對視一眼後,鳳妤說,“能,只要兩三年,能養得起,再多五十萬都能養得起。”

“是嗎?”林和禮失笑。

鳳妤說,“西洲和黃州荒廢是因匪寇和礦產,再加上人口流失,若不是匪寇橫行,常年徵兵,十二州的耕地本就能供養所有的百姓,如今有土地有人耕種,哪怕不是豐收年,也能養活很多人。林公子若是感興趣,可以親自去西洲和黃州看一看。”

只是她口述,怕是很難取信於人。

“寧州和西洲如今沿用的土地政策和賦稅,能夠抑制土地兼併。但是,並不適合京都和江南,因為這兩地富庶,氏族定然反抗。如果燕陽全境沿用這一土地政策,官府又能壓制氏族,燕陽百姓不出五年,定會老有所養,少有所依,人人安居樂業,燕陽何愁不強盛。”

“知許,你若逐鹿天下,登基為皇,就能保證燕陽全境推行新的土地政策?”林和禮問,他態度非常的平和。

“我可以!”

林和禮失笑,“若氏族反抗,那該如何,你和宇文景一樣殺盡氏族?”

“船到橋頭自然直,辦法總比問題多,表兄自知做不到,故意來刁難我罷了。你是氏族之首,動搖氏族利益,就是動搖林氏家族的根基,只要燕陽朝廷上氏族當權,你就永遠無法推行新的土地政策,可我不一樣。”謝珣說,“遲早有一天,十二州會統一新政,有一天全境也會統一。我是否能做到,只有時間能證明,可我知道,宇文景做不到,表兄也做不到。”

這是立場和利益問題!

林和禮沉默著,若是西洲和黃州能供養得起十二州和寧州鐵騎,不出三年,謝珣就會興兵過中州,三年……朝廷能做好準備嗎?

“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林和禮淡淡說,“事事豈能皆如人意。”

“表兄為什麼一定要守著宇文家的江山,僅是因為宇文氏是正統嗎?”謝珣問,“可百年前,燕陽皇室也不姓宇文,群雄逐鹿,勝者為王,宇文氏的江山也是從李氏手中奪得,那我憑什麼就奪不得?這二十年來,百姓民不聊生,西洲十室九空,匪寇橫行。氏族濫權專制,百姓不堪重負。寧州和北蠻打得最慘烈時,遇上天災,顆粒無收,我們的軍隊在戰場上食不果腹,只能啃樹皮,吃野菜,個個面黃肌瘦。兵部和宇文景督令軍糧一案,卻收不上糧食,外祖父到處求氏族,他們無動於衷,到處哭窮,我還真以為氏族沒有餘糧。可誰知道我領兵去搜時,糧倉堆滿,碩鼠橫行,他們寧願糧食堆在糧倉裡發黴,喂肥老鼠也不願意讓寧州鐵騎吃飽,邊境在打仗,白骨皚皚,他們卻要大軍死在戰場,這樣的燕陽早就病入膏肓。父親要推行新政,結果呢?我們家破人亡,這就是你守護的燕陽,表兄,你讀這麼多年聖賢書,到底是哪本書教你,對百姓疾苦視而不見?”

“知許,你興兵造反,是為了復仇,還是為了百姓?”林和禮不答反問,“我們都是有私心,不分高貴低賤。”

“我是要復仇,是有私心,可我也真心想為天下百姓謀福祉,希望他們能安居樂業。”

“你口口聲聲說我做不到,若我能讓燕陽全境推行新的土地和賦稅政策,你和聽風是不是就願意退居寧州?不再起兵?”林和禮問得非常尖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