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樣,這肯定也不是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所有金國臣民都知道,蒙古人這次的撤退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捲土重來。只是沒有人知道,下一次會在何時。
成吉思汗中箭
成吉思汗第一次對金國開戰,效果顯著。金國的大部分地區均遭到蒙古兵團的蹂躪和摧殘,短時間內不可能恢復秩序和繁榮。有人說,成吉思汗的第一次攻金,只是試探性進攻,終極目的是為了搶奪財富。這種說法實在值得商榷,成吉思汗在肯特山前對金國復仇的誓言猶在我們耳邊迴響,以成吉思汗說到做到的性格特點,他不可能只是為了搶奪財富而掀起戰爭。
成吉思汗之所以在1211年年末就利落地結束這場戰爭,原因是,蒙古兵團不善攻城。蒙古人生活和戰鬥的草原一馬平川,也沒有高牆厚城,他們沒有經驗,也用不到這種經驗。這次戰爭對成吉思汗而言是個大教訓。他並未諱疾忌醫,回到蒙古草原後,立即命人把從金國擄掠來的工匠編入工兵營,工兵營的任務就是製造攻城武器和講解攻城時的注意事項。
成吉思汗開始為下一次戰爭做起了充足準備。
完顏永濟也在為迎接成吉思汗下一次的衝擊作準備,然而他的準備工作很艱難,不僅現在的內蒙古、河北、山西大部分地區一片瓦礫,就是中都郊區都被成吉思汗搞得殘破不堪。完顏永濟眼見短期內不可能恢復,不禁大發雷霆。更讓他大發雷霆的是,在他祖先的龍升之地遼東,契丹餘部開始上躥下跳,要遊離出去。
金國滅契丹,對於金國而言已是久不提及的榮光,對於契丹人而言,也成了遙遠的夢魘。風平浪靜下,契丹人已把自己當成是金國的一分子,可風暴來臨時,有野心的契丹人就想起了祖先的恥辱,於是振臂一揮,舉起了反叛金國的大旗。
在這些人中,最偉大的天才人物當屬耶律留哥。耶律留哥是契丹貴族,實際上他出生時,契丹滅亡許久,他應屬於金人,而不是契丹人。由於才能出眾,耶律留哥年紀輕輕就當上了金國北部邊境的一名千戶。在他的部下眼中,耶律長官是個很難捉摸的人,他經常陷入沉思,然後仰天長嘆。成吉思汗對金國開戰,並駐紮昌平龍虎臺後,完顏永濟擔心境內契丹人趁勢作亂,下令每契丹一戶,以二女真戶夾居。耶律留哥認為這種維穩方式是對尊嚴的侮辱,於是帶領家丁跑到隆安(今吉林省農安縣)舉兵,宣誓要恢復契丹的光榮。
完顏永濟對耶律留哥的叛變大為震怒,下令當地軍隊剿殺。耶律留哥輕易地擊退剿匪軍,並和另一位契丹遺民耶的聯合,聲勢頓時壯大,對外宣稱有十萬之眾,這是吹牛皮,很快,他就露出馬腳。1211年十一月,他被金國一支軍隊圍追堵截,被迫向西逃竄。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成吉思汗的一支掃蕩兵團,兵團指揮官攔住耶律留哥的去路,問他是哪部分的。
耶律留哥回答:“我是契丹兵團,想去投奔大蒙古國。”
成吉思汗的指揮官大喜道:“我就是大蒙古國的將領,你願意效忠成吉思汗嗎?”
耶律留哥說:“當然,成吉思汗現在如日中天,連金狗都恐懼他,能攀上這樣的大國,是我的福分。”
於是二人下馬指天為誓,成吉思汗得到這一大好訊息後,心花怒放,從此他不計代價地支援耶律留哥,讓他在金國的老家遼東製造各種麻煩。1212年春,金國已被成吉思汗大力支援下的耶律留哥搞得頭昏腦漲。
1212年秋,成吉思汗認為再次攻金的時機成熟,於是誓師,二次攻金。此次出兵思路和上次大有不同,成吉思汗兵分數路,從第一次進攻的路線突入金國領土,大肆進行騷擾戰,而他本人則率領二十個千戶直奔金國西京。
完顏永濟焦急如焚,在宮廷裡團團轉。宰相奧屯襄上書說:“西京防禦雖不比中都,但城高牆厚,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