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小魚吃大魚”的重大改革舉措,轟動了全國。大家百思不得其解:這麼大一個單位,幾十個堂堂的國家幹部,怎麼就“歸順”了宗慶後的?

其實宗慶後當時只說了幾句話:“第一,什麼叫大,什麼叫小?娃哈哈有自己的產品,供不應求,生產跟不上,而杭罐廠沒有生意做,沒有活幹;娃哈哈銀行存款幾千萬,而你們發不出工資來;第二,我來這裡以後,你們有工資,有獎金,有活幹——我先貼三個月獎金給職工,以後幹好幹壞看自己;娃哈哈現在只有一百來個人,所以現在工廠的幹部當然都繼續當幹部,以後幹好幹壞當然也要看自己……”宗慶後的講話非常有領導藝術,如果把話挑明瞭說,就是:有錢花,有活幹,有官當,只要努力就有前途。娃哈哈到如今還是這樣:老闆領導企業能賺錢,經銷商的利益有保證,員工只要努力就有前途。娃哈哈體制已成為著名的“案例”,叫做全員持股的“家長制”企業;宗慶後就是那個大家長。

在娃哈哈,宗老闆親手抓業務,而是事無鉅細,統管整個娃哈哈上下大小事宜;而且宗老闆心情不好就要罵人,捱罵最多的是手下的高階管理人員。但是娃哈哈的管理團隊並不以此為忤,娃哈哈員工把宗慶後當作神一樣看待:宗慶後“絕對控制”著娃哈哈。

娃哈哈只有一個董事長兼總經理,就是宗慶後,沒有其他任何一位副職;浙江企業家群體中傳的神乎其神,形容宗慶後管理企業“專制”:娃哈哈買一卷手紙宗慶後都會親自簽字。同時,宗慶後在業務上的辛苦更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賣水二十年,宗慶後一年中有兩百天在全國各地奔波,收集市場一線的資訊。他巡查市場,曾創過十幾天走遍大半個中國的記錄。娃哈哈的今天是宗慶後用腳走出來的。。 最好的txt下載網

十年:達娃恩怨(3)

宗慶後給公眾的印象也是特徵鮮明的:穿西裝配布鞋,為人“強勢”,不會作秀。宗慶後西裝布鞋的打扮是偶然被記者拍到的,卻一下子成了媒體最愛引用的八卦故事。在媒體當面問宗慶後的感想時,宗慶後“強勢”地說:“誰規定西裝就是正裝?”而記者與宗慶後告別時,低頭會發現他穿了一雙拖鞋。

就是這個有靈性而且嫻熟的娃哈哈老總,造就了娃哈哈的傳奇:短短數年,娃哈哈已躋身行業龍頭企業之列。

合資:控制權之爭

娃哈哈引來了世界五百強級別的合資夥伴的青睞。大型跨國公司併購的原則是“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而娃哈哈正是業內當之無愧的老大。

而宗慶後也希望與外資合作,引進資金、技術、學習先進管理經驗。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1996年,法國達能集團與娃哈哈成立合資企業,達能控股51%。

娃哈哈開始了與達能的合作,宗慶後卻逐漸感到煩心。

合資之後,作為中方經理人的宗慶後是不被信任的。在日常經營中,超過一萬元的用項,宗慶後就須向董事會打可行性報告。

宗慶後辦企業,要“響應國家號召”,“到西部去”,到了當地先找政府,政府支援娃哈哈設立企業,招用職工,利用當地資源,或者把當地的特產賣到全國,或者就地設立飲料企業銷售娃哈哈產品。這種經營活動的真意是利用“政策走向”的意思;但達能完全不懂中國的政治語言,不懂政府鼓勵“貢獻”就是“政策扶持”,一聽是“扶貧、支援”,達能心想肯定是虧本的買賣,不幹。

做生產計劃,雙方的策略又出現分歧。宗慶後想上馬碳酸飲料,達能不同意;宗慶後想上新生產線,達能討論了一陣不投了;宗慶後說投資建幾間原料廠吧,達能董事會說紐西蘭會建的,紐西蘭成本低,兩三年以後買他們的原料最合適……達能與宗慶後這段合作像極了大話西遊裡的唐僧與孫悟空,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