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永不停止的流淌,草長鶯飛、東去春來,幸福的日子總是過的很快,偶爾翻出已經封藏多年的舊衣,才忽然發現,自己已經長大了。
思藍已經升到了初三,多年的冤家對頭也初中畢業了,兩年來侯小麗不時的給她找點小麻煩,卻總是被她輕易的化解。每次侯小麗都是氣呼呼的撂下幾句“恨話”,轉身走人,之後依舊是樂此不疲的與她對著幹。
思藍將這些當成了難得的樂趣,以愉悅的心情應付著各種麻煩。
她在學校裡過的“愉快”,家鄉的發展也可以算是日新月異,去年撤縣立市後,整個市區也是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一座座樓房建起,一個個商場開業,人們的消費水平也日漸提高。
在鄭國慶的大力支援下,全市所有鄉鎮都已經推廣了蔬菜大棚的種植,蔬菜大棚又剛開始只有思藍家的一座,到後來的200多個,再到現在的三千多座,而且每天都有新的大棚建成。可以說,蔬菜大棚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時期。
市區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因為負荷不了大量蔬菜的交易,也一再的擴建,以現在的規模,已經當之無愧的成為北方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每天都會有上百輛大型貨車,滿載著新鮮的蔬菜,駛往周邊縣市以及外省,甚至遠在千里之外的首都,也能見到產自思藍家鄉的新鮮蔬菜。
受蔬菜大棚大力發展的影響,一些附屬產業也悄然興起,訂做出售稻草鏈子和生產棚膜、地膜等大棚所需物資的工廠,專賣化肥農藥、種子的農資商店,各種與大棚息息相關的商機都被思維越來越活躍的人們發覺。
與此同時,針對大棚的一個**性的發明,用來拉放大棚草簾子的捲簾機——誕生了,不但大大的節省了人力,而且還節省了時間,裝上捲簾機,只需合上電閘,三分鐘之內就能完成繁重的草簾拉放。要知道,一個六十米的大棚,人力拉放草簾的話,兩個人需要二十分鐘以上的時間,如果不太熟練,時間還會更長。百多斤的草簾子,用手拉上棚山,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手上磨幾個血泡是不可避免的。
雖然捲簾機的發明者不是思藍,但是也與思藍有很大關係。因為她前世聽說過這種方便快捷的工具,在見到爸爸手上的血泡後,刻意的與他談論了有關這方面的理論,說是學校物理課上學過。
秦玉國也覺得如果將這種理論轉化為成果的話,對於菜農來說是非常實用的,當即找到已經轉正為局長的鄭國慶,兩人商量了一番,找來農機廠的工程師,經過幾天的設計與加工,第一臺捲簾機誕生了,透過多次試驗,修改了一些有問題的地方,一個月後才開始大批次生產。
產品一經投放市場,立即受到了廣大菜農的歡迎,這種安裝簡單,操作容易的捲簾機,正是他們所急需的。
大量的菜農開始購買安裝,受農機廠產量的影響,每天來訂購的菜農排成了長隊,逼的農機廠廠長不得不讓工人加班加點,日夜不停,機器連軸轉的生產,就算這樣,產量還是滿足不了廣大菜農的需求。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菜農都會購買,一些家裡勞力多,勤勞吃苦的菜農,也捨不得花費兩千多塊安裝這種機械,對他們來說,有這兩千多塊買什麼不好,非要安裝這種“投機取巧”的東西,再說了,也只有冬天才會拉放草簾,家裡這麼多人,還能怕了這點而麻煩?
不能說他們小氣,連這個錢都捨不得花。只能說他們具有艱苦樸素的美德。勤勞的農民就是這樣,只要是自己能做到的事,從來不會在這上面多花錢。
……
雖然大棚發展的快,但是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尤其是蔬菜品種這一方面,連續幾年都是北方較常見的品種,只是反季節上市而已,人們在一開始的新鮮期過了以後,購買慾望也有所下降。
對於這種情況,秦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