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然知道高麗軍力就算再強,也不可能與唐軍在野戰之中一爭高下,所以,必將兵力收縮至諸個城池之中,嚴防死守,和唐軍拼消耗!此方為上策!所以,微臣以為,這高麗人定然是往遼東城集結兵力,準備固守遼東城!”說道這裡,李績不由頓了一下,“況且,由此軍營往東,不過百里便是遼東城。想必是高麗人害怕我軍追殺,才採用此等疑兵之計,希望我軍畏怯,以拖延時日!”
李績慢悠悠的說完這些話後,李世民不由一拍手掌:“好!世勣此言,正和我心!朕也是這般想法!既然如此,那朕便命令大軍即刻前行,往遼東城方向靠攏!”
眾將領在馬上齊齊一抱拳:“喏!”
於是,眾將領紛紛返回唐軍大營,帶著本部兵馬飛快的往遼東城方向趕去。李世民則是和這三萬大軍一道,先行出發一步。
當張允文回到唐軍大營,準備帶著憲兵營、炮兵營和偵察營跟上李世民的步伐時,卻悲哀的發現,自己的炮兵營貌似還在遼水那頭,沒有運過來。想起那些重達數千斤的大炮,張允文也粗略估計到了沒有運過來的理由。恐怕會一直等到最後才運過遼水吧!
所幸的是,憲兵營和偵察營已經到了。張允文便帶著這兩部兵馬往遼東城方向一路急行。同時還讓留守大營的將領等炮兵營上岸之後,告訴他們讓他們直接往遼東城開來便是。
等張允文到達遼東城外的唐軍大帳時,李世民便劈頭蓋臉的問道:“允文,那些攻城用的大炮可曾到來?”
張允文苦笑一聲,向李世民說明情況之後,李世民臉上露出失望之色來。
原來一到達遼東城下,眾人發覺,這高麗人還真是按照李績的說法來做的。不過他們在構建遼東城防禦工事的時候,卻是讓李世民和唐軍將領大吃一驚。
只見遼東城下,蜿蜒縱橫的壕溝,一排排拒馬,深深的護城河,高達三丈的城牆,架設在城頭的一架架床弩,將整個遼東城變成了一個充滿陷阱的堡壘。
看到這遼東城,李世民想到了火炮,若是有火炮助陣,對著這遼東城一陣炮轟,那麼攻陷這遼東城,便是輕而易舉了。李世民可清楚的記得那些大口徑火炮在攻城時展現的威力。
“陛下!”張允文在望了那遼東城許久之後,忽然說道,“陛下,其實這遼東城並不一定要立刻攻陷下來!”
李世民聞言,眯起眼睛,看著張允文。
第四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
遼東城位於遼水東岸一百多里處,扼守遼河平原地區,稱得上是遼東要塞。當初隋煬帝征討高麗時,便是數次折戟與遼東城下。不過和隋煬帝進攻高麗時不同,他所選擇的行軍路線是分為南北兩路,從上下游渡過遼水,將新城、蓋牟州、安市州、建安州等南北城池那下來之後再行圍攻遼東城。
事實上,歷史上的李世民第一次進攻高句麗時,也是延續的這種進攻線路。
不過如今李世民從遼東城這一邊強渡過遼水,兵鋒指向的第一個城池便是遼東城。
一張地圖被攤開在几案之上。
整張地圖看起來還非常的新,但是山山水水,河流森林,道路城池都勾畫的一清二楚。這卻是那些在高句麗的調查院探子和偵察兵們聯合起來弄出的這份地圖。記載了遼河以東,鴨綠江以西的廣大區域的詳細情況。上面甚至連各個城池有多少兵力,那些地方曾經駐紮過高麗大軍都標註了出來。
“此處便是遼東城!”張允文手指指著地圖上的遼東城說道,“遼東城北面主要有新城州、蓋牟城、白崖城三座城池,分別駐兵一萬、一萬、八千。而南面有安市州、建安州兩城,各自駐軍一萬五千、一萬。以上城池離遼東城較近,尤其是白崖城,裡遼東城不到百里。若是我軍圍困住遼東城,而又久攻不下,那淵蓋蘇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