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龍鱗的手段(第2/3頁)
章節報錯
措就一頭撞了上來。
至於兵力懸殊,那是松布納措或者說桑贊仁布的看法,武韶文對自己精挑細選出來的龍鱗小隊卻充滿了信心。全殲對方有些誇大,打疼他卻毫無問題。
戰術手勢下,龍鱗小隊緩緩而出,一個楔形軍陣迅速組成,前面的箭頭是武韶文和他的兩位副隊長,三把加厚加長的破金斬閃爍著寒芒,劈向松布納措的騎兵。
武韶文留下了十名龍鱗給桑贊仁布,自己帶著九十名龍鱗組成一個品字形楔形軍陣,逆鱗隊在中,黑鱗隊在左,青鱗隊在右,整個龍鱗小隊猶如一股旋風,直撲松布納措。
還是武韶文的小心為龍鱗至少爭取了一炷香的時間。進入吐蕃,到丹薩的路線最近的一條線就是擦著丹薩部落和邏些城交界之地北上,就想到了很有可能和歐松的人遭遇,武韶文下令披甲而行,雖然耗費馬力,但這次都是一人三馬,輪流換乘,以備不虞。
武韶文的龍鱗配備的是最新式的大宋複合板甲,重量減輕,防護能力卻絲毫不減,模組化的設計,能在半炷香的時間之內連人帶馬披掛完畢。當武韶文扣下頭盔上的防護面具時,整個龍鱗小隊就是一頭咆哮的黑龍,怒吼著、撕咬著衝了上去。
“嗡……”松布納措的騎兵張弓攢射,箭如雨發,吐蕃的軍隊並沒有軍種細化,或者說一軍多能,既是弓箭手,也是刀盾手,還擔任突襲、託運,雖然什麼事都能幹,但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陷,什麼都不精。
但武韶文的龍鱗不是,或者說大宋帝國的所有特戰精銳不是,他們所有的科目都是經過專業的高手精心培訓過的,這才是全能的戰士。
禿鷲師的弓箭手的箭雨雖然密集,但武韶文的龍鱗高速衝擊中,隊形卻散而不亂,從進入射程到衝入敵陣,預算松布納措的騎兵最多就是三輪射擊,龍鱗就會衝到眼前。
其實根本沒有機會射出第三支箭,龍鱗明晃晃閃爍著寒芒的破金斬就已經招呼到禿鷲師的騎兵身上,就是利用高速的衝擊,將破金斬刀身放平,扣在鐵環上,所到之處,殘肢斷臂頓時漫天飛舞,將同樣是箭矢陣型迎上來的禿鷲師鑿穿了一個大窟窿。
一分為二,反捲而上,兩翼齊飛,外圍遊弋,還是高速機動。鋼製箭頭的殺傷力讓松布納措的騎兵真正領會到了什麼才是遠端大殺器,標準化流程生產出來的鋼臂弓、破空箭,讓禿鷲師就像一隻呆萌萌的禿鷲站在那裡任龍鱗“蹂躪”一般。
龍鱗騎兵利用胯下駿馬的高速對沖,根本不和禿鷲師硬碰硬,“鉤子戰術”的成熟運用就是根據不同的戰術要求而變化不同的戰術動作。就像現在,龍鱗就是輕騎兵的化身,笨蛋才會用一百人硬抗一千人。任何戰鬥結束,都要形成戰鬥總結報告上交的,真要是硬碰硬,龍鱗隊長這個職位,武韶文就得交出去。
馬給力,手裡面傢伙什兒好使,加上嚴密的防護,龍鱗小隊基本上可以無視禿鷲師的弓箭,頭頸、胸口、大腿等處都是嚴密防護,充分利用“鉤子戰術”,就這樣一圈一圈穿插、遊弋、削剝……
松布納措發出號令,將剩下的騎兵全部集中起來,逐漸形成一個圓筒陣,分為三層,加厚了陣型的縱深厚度,將所有圓盾全部集中在外層和第二層,削弱龍鱗在外的清掃之力。
禿鷲師畢竟是歐松的精銳部隊,應變能力很快,這是應對草原群狼圍攻的戰術,卻被演繹成戰場上一種成功的防守陣型。
龍鱗小隊陣亡七人,傷十二人,還有一戰之力。況且有了損傷,就會殺紅了眼,武韶文呼哨聲中,全軍後撤至桑贊仁布處,留守的十名龍鱗馬上接管了警戒,換人換馬之後,留下輕傷的十二人,武韶文拎著滴血的破金斬,戰術手勢作出,楔形陣再次列好,準備出擊。
但松布納措卻有些心寒,產生了怯意,牛角號吹響,發出撤退的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