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處理,必須趙構決定才行。

第一個是治安部副部長何駿。據查,那晚何駿出城並不是去探親,而是避禍,但這是國夫人何鳳齡遞出來的話,要他們迅速離京回老家隆德府,何駿的兩個兒子不知道真正的原因,何駿只是知道何鳳齡要做一件大事,事成了,有大富貴,事情不成,有大劫難。人魘的事情,何駿不知情,他們屬於被動受益者。

第二個是人事調配部副部長段城,是治安部段隱的父親,也是龍德宮提舉段舉的大哥,段家是趙桓上任之後提拔起來的第一批官員。在東京,段家的勢力不小,也是幾大家族之一,趙構剛剛登基的時候,段家也是第一批的擁護者,趙構原職留用,不成想最後還是倒向了老東家趙桓。

接下來是鄧肅,下面有些涉案人員供出鄧肅私見趙桓,都察院謝克佳認為要處理,畢竟私見趙桓雖不是違法,但是違規。涉及鄧肅,梁景是要回避的,但鄧肅私見趙桓的過程和倆人談話的內容,梁景卻一五一十彙報給了趙構。但就是僅僅這一次的見面,給鄧肅惹下了天大的麻煩,鄧肅自請停職接受調查,趙構讓朱遠山專門負責調查此事,最後結果是鄧肅並沒有和趙桓再有接觸,而且鄧肅回來後在第一時間就和李綱彙報了此事。

最後是順福居士趙桓,趙構的親大哥,宋國靖康官家,這才是最難處理的。事實清楚,鐵證如山,但謝克佳也好,馬伸也好,梁景也好,都無法去做出決定,儘管趙構給出了“三嚴”的宗旨,但涉及最為敏感的“骨肉相殘”的局面,誰也不敢去做主。

很快,其他幾人的處理都定了下來,除了鄧肅以外,全部秋後問斬。首犯都是這樣了,下面也就好辦了。鄧肅是趙構最後提筆劃掉的,不僅劃掉,而且在旁邊批示“訓誡留用。”算是對鄧肅在這件案子中定了調子,有過失,違規不違法,一個官家的訓誡足夠了。

最後就是趙桓,眾人看趙構遲遲不說話,就知道他們的官家正處於親情和法律的糾結之中。按照趙構的指示,趙桓一定是要處死的,但這樣一來,趙構就背上了弒兄的惡名,如何面對如椽史筆。

必須死,但不能死在趙構手裡,或者說,趙構不能下這個君命。

李綱咳嗽一聲,說道:“官家,順福居士最為首犯,一定是要嚴懲的,宋國上上下下軍民都在看著,歷史上對於謀逆一案,都是死罪之首,遇赦不赦,順福居士貴為官家大兄,更應該維護官家威嚴,維護國家穩定,而不是參與謀反叛逆,首犯不究,餘眾難服,還望官家睿斷。”

李綱作為政務總丞,必須開這個頭,他不拿意見,別人怎麼開口。

宗澤起身嘆口氣說道:“世事難料,世事難料。想想為了營救順福居士死去的將士,我的心真不是滋味,真想這是一個夢。但在靜安居看到官家躺在那裡昏迷不醒,我又心疼萬分,對這些禍國殃民的亂臣賊子恨不能啖其肉,喝其血。大帥,我……我恨自己沒用啊。”宗澤人老了,很容易動感情,眼窩子淺,已經是淚流滿面。

趙構來到宗老跟前,拉住宗澤的手扶著其坐下,說道:“宗老不要激動,凡事好說。”

趙構看看梁景,梁景只說了三句話:“大帥,順福居士謀逆成功,我等都會死無葬身之地!”梁景的眼裡,閃現出的是一種無奈和決絕。

趙構心中一凜,突然響起老爹趙佶對自己說的話:“趙桓會無所不用其極。你能饒他,他未必會放過你。”

不會放過我,也就不會放過趙佶。現在想來,趙佶在教他怎麼做,也是為了救自己,因為只有自己,才能讓他無憂無慮當他的“十一道人”。

至於李綱、宗澤、梁景,趙桓會放過他們嗎?別人不敢說,梁景一定是趙桓第一個要除掉的。梁景不是坐以待斃的人,他要是魚死網破地反抗,以他安情總局和背後的力量,宋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