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趙楷赴前線(第1/3頁)
章節報錯
吳喜在和三哥見了一面之後,被趙構緊急召回。
趙構要把鹹平府的徽川寨打造成最大的軍需基地,為最後的大決戰做好準備。同時,趙鼎的北部特區政府也設在鹹平府,完顏吳乞買雖然知道鹹平路的重要性,但並沒有好好經營這個地方,趙構可不同,鹹平路,就是整個北方收復地區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中心,所以這個地方的建設,離開吳喜可不行。
為了確保吳喜的安全,梁景派龍躍護送吳喜回去,雖然吳喜再三說有自己的護衛就行,但梁景還是考慮吳喜的特殊身份,有龍躍這杆槍,保險大多了。
陰差陽錯,吳喜和龍躍沒有趕上契合一戰。看著梁景寫的行動報告,饒是趙構也驚出一身冷汗。如果龍躍在,或許會好一點,但估計也會凶多吉少,畢竟自己個人功夫再厲害,在野戰的戰時狀態下,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十六名血豹衛最後三死十三傷,就連梁景和李萬也多處受傷,吳三郎雪上加霜,本來就瘸的右腿又捱了一刀,小五和小七都是身負重傷,最後關頭拼死護駕,吳家三郎和小五、小七已經被趙佶牢牢記在心裡,沒口稱讚忠勇之士。
宋千、左海、何進三名血豹衛戰死,宋千戰死在墳圈子,左海和何進都是在小山包之戰中重傷不治身亡。這讓梁景好不心疼,培養一名豹衛不容易,何況是三名血豹?
報告裡,梁景也做了檢討,還是輕敵了,沒有聽從李萬的建議,自以為是,有點剛愎自用,聽不進下屬的合理建議,導致營救行動差點前功盡棄,也造成了豹衛的重大損失,要不是趙構早有佈局,提前謀劃,這次行動無疑會慘遭失敗。
梁景自請處分,趙構留中不發。對這次行動,雖然成功了,但也暴露出梁景思想上的麻痺大意,十六名血豹衛本來就不是為戰場廝殺準備的,那是情報戰線上的一支暗刃,卻讓梁景放在大雪原上和金兵重騎死磕,這就是昏頭了。
但能客觀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已經很不錯了。趙構敏銳地感覺到,隨著自己不斷的開疆拓土,朝堂上一片讚頌之聲,有些聽上去已經到了阿諛奉承的地步,對個人無限的崇拜,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梁景就犯了這個錯誤,總覺得有趙構的佈局謀劃,一切都會水到渠成,沒想到會差點全軍覆沒。
趙構指示主管宣傳的副丞鄆王趙楷,召集宣傳部長趙子崧、宋國幹部學院院長陳東、《宋報》總編鄧肅(兼)等宣傳口的人,要統一思想認識,現在還遠遠不是唱高調的時候,前方隨時會死人的,後方卻在大肆宣揚個人的豐功偉績,很不妥。要大力宣傳人民英雄,要宣傳最底層的農民、士兵、工人、商販等,而且親自寫了一篇報告文學作品《血染的戰旗》,大力歌頌這次行動中犧牲的三名血豹衛,特別是宋氏兄弟的英勇事蹟。
當《宋報》以特刊的形式,將署名為滄海一粟的作者寫就的《血染的戰旗》一文刊發的時候,竟然出現開封紙貴的現象,黎民百姓爭先搶購宋報特刊,加印了三次,依然不能滿足,隨即火遍兩河路、京畿周邊地區,一直到新收復的大宣路、臨潢路、中都路等地,就連鹹平府路,都有通達商行的商鋪,出售宋報特刊,居然也是供不應求。
一篇《血染的戰旗》引發了全國軍民大討論,圍繞“誰才是英雄?”、“國旗為什麼這樣紅?”、“為誰而戰?”等問題,展開大討論,歡迎各界人士踴躍發表意見。
在趙構的指示下,趙楷充分發揮自己政壇大佬、文壇領袖的優勢,秉承趙構旨意,全力推動這次大討論向一個核心匯聚,那就是“人民是創造一切的真正主人。”
趙楷指示宣傳部長趙子崧,派出工作組,深入到抗金前線的一線中間,挖掘和整理在基層官兵中間出現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編輯成特刊專輯發表出去,引發全國人民對英雄的讚美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