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第一艦隊,已經在這裡開闢了一個軍港和兩個大型船塢,都設在崇明島上,整個崇明島,就是一座大軍營。

等趙構蹬上崇明島,這才發現,第三座船塢已經建設了一半,趙構和韓世忠微服私行,並沒有驚動任何人,就是梁景和龍一陪著,一行四人恰好就是一隊商人一般,趙構是個少主,韓世忠是大管家,後面兩個長隨,倒是蠻像。

迎面碰上一個倒像是下料掌櫃的,被趙構攔住,揖禮道:“掌櫃的有禮,在下請問,您這是……”

“濃好不曉得事的,濃個忙死的啦?曉不曉得!”滿口的本地語,倒讓趙構聽了一個一頭霧水。

好在趙構一口的官話,氣度不凡,這個人雖然著急做事,但看到趙構一行人的派頭,還是停下來,和趙構屋裡哇啦打著招呼。

好在韓世忠早有準備,後面馬上跑過來一個通譯,比劃著兩頭翻譯,倒也讓趙構頗感興趣。

從這位名叫蘇錦榮的料頭師傅嘴裡得知,現在,最火的生意,就是木材,他一手託著南北兩個地區的木材生意,要說忙,也確實忙。現在,船塢上的大船建設的訂單,已經排到明年了,還不一定能按時建成,一方面,趙構提倡的海外貿易,滋生出了大量的民間船隊,對船舶的需求直線上升,另外一方面,船舶的建造,首先是滿足軍隊的需要,其次才能部分滿足民間市場;最後,不論是軍艦還是商船,都得用大量的木料,尤其是巨型大樹主幹,只能在南方的原始森林裡尋覓,北方的木材雖然也有高大的,但卻沒有南方的粗,但不論南北方什麼樣的木材,在船廠匠工的手裡,就沒有不能用的。只是木材的處理,確實是需要一個週期的,急也急不得。

“你呢弄啥?薪水拖欠?你曉不曉得,現在,濃啊啦有貨,都是現錢交易的,兩家船廠都比的拼,還拖欠?濃腦子進水的啦?”

趙構一愣,敢說當今皇上腦袋進水,這還真是第一個。趙構又好氣又好樂,但也心裡高興,為什麼,就是因為民間的資本已經被充分調動起來,歷史上,兩宋的財富,大半都在這兩浙路一帶,福建、兩廣路都屬於尚未開發出來的,也難怪這裡的人口氣這麼大,不過,趙構很喜歡。

次日,在通州,趙構召見了泰州、通州、蘇州、華亭縣、秀州、杭州、越州、明州、定海縣、昌國縣等七州三縣的知府和知縣以及崇明島、通州軍隊校級以上軍官。這些人,早就在趙構動身的時候,已經下令通知,正好趙構在崇明島、通州考察這幾日,這些地方官陸陸續續已經到達通州府衙。

通州知府本名華一龍,聽從府判錢益的建議,改名為華隆。卻第一次以地主身份,招待各方大員前來,自然是他通州的臉面,亦是他華隆的臉面,莫不是改名以後,真是聖眷昌隆嗎?

為了這次會議,華隆直接把通州府衙的東跨院進行了緊急擴建,好在天氣還不冷,臨時加固的走廊和天井,加上原先本就是後花園的小跨院,還真讓華隆給整出一個別樣精緻的小天地。

當趙構邁進這個小院子的時候,明顯感覺到了有一種江南水鄉的感覺,宋朝對於園林的垂愛,在徽宗一朝達到了極致,上行下效,官場民間也多有效仿,也就催生了這個行業,大宋本就是提倡簡約之美中隱含著煌煌大氣,沒想到,在這小小的通州一個小衙門裡,卻有如此洞天,看樣子,也是新闢出來的。

在這個院子裡,趙構召開了第一次南下會議。之所以要放在這裡,趙構自然知道,後世的兩角經濟(長三角、珠三角)對整個中國的影響,至於京津冀三角,更多的是一種政治考慮,單純的經濟,北方諸省遠遠不能和沿海地區和南方省份相比。

趙構報告的名稱,就叫做《放下思想包袱,拓展海外市場,實現沿海和內地共同致富》。趙構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要大家不要怕這怕那,不要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