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只能做朋友,我耶律大石又怎會不知好歹,據說,他的精銳部隊,都是請您的您的教官?”

趙構點點頭,說道:“不錯,作為兩國、兩軍的交流當中的一部分,我在這裡留了一部分人培訓西夏軍隊。”

“難怪我看著西夏軍隊,怎麼也有一些宋國軍隊的影子。不知道您對我西遼的軍隊是否感興趣呢?”

耶律大石終於放下身段,開始示好。這就是“勢”,有眼光的君主都知道借勢,耶律大石如何不知。

東西喀喇漢和高昌回鶻,和西夏素有來往,也曾和西夏有過領土爭端,打打殺殺也不稀罕,當然知道西夏的軍事實力,這幾年根本不敢和西夏乍刺,倒是和西遼不時的掰掰手腕,但西夏這兩年,儼然為宋國馬首是瞻。宋國沒有十足十的軍事實力,只靠經濟拉攏,那就是幼稚。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強大的軍事實力上的,大棒子掄起來硬,才有話語權。

趙構笑道:“這次會晤,我倒是有這個一點想法,想和菊兒汗先溝通一下,徵求一下意見。”話,說得客氣,但不容置疑。

耶律大石回道:“願聞其詳。”

“我計劃建立一個六國的軍事聯盟,在這個軍事聯盟框架內,採用統一訓練,統一裝備,統一指揮,但軍隊還是各自的軍隊。我們聯盟的目的,就是打造一支地區區域性的軍事集團,有事了,一起上;沒事了,一起練。這支部隊,一是要為各國的軍隊正規化、專業化、科學化建設打基礎,二來要為這一地區的和平穩定保駕護航,不知菊兒汗有什麼想法和建議沒有?”

耶律大石略一思索,就想到了其中的好處,最大的既得利益就是自己的西遼完全解除了和周邊國家的敵對狀態,尤其是西夏,如果聯盟成立,這根紮在自己後背的芒刺就會被拔掉消失,說到底,他就是想發展經濟,可前提是必須有一個穩定和平的發展空間才行。

“我完全同意和支援陛下的設想,西遼第一個加入,這個毫無疑問,您說怎麼做吧。”

耶律大石雖然比趙構大二十歲,但在趙構面前,可一點也不敢小看這位宋國的皇帝,從靖康元年到復興四年,短短五年時間,宋國全國賦稅收入翻了兩番還多,軍隊近百萬大軍(他的訊息其實是宋國的障眼法而已),不但痛擊了金兵的第二次入侵,還把版圖向外擴張到了金國的雲中府和燕京府管轄地區,儼然有提兵北上的意思。

這次來延安府,一進入宋國境內,別的不說,單是這寬闊的官道,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來來往往的人們的臉上,始終洋溢著燦爛的笑容,不時有巡邏的軍人列隊來往巡邏,細問之下,才知道那是宋國民兵,叫做預備役,但耶律大石怎麼看,也是訓練有素的正軍模樣,如果連最基層的鄉兵就是這樣,難以想象宋國的正軍該是什麼樣子?精銳部隊呢?

他在第二天就找到了答案,那是西道戰區老十三的踏陣軍,西道戰區席貢手下的第一王牌重灌集團軍。

踏陣軍奉命進駐安塞基地,一來為這次大會提供安保,二來也有意彰顯一下大宋國威軍威,讓他們看看,什麼是真正的強軍。

當老十三率領踏陣軍轟隆隆開過延安府的時候,讓耶律大石震驚的並不是踏陣軍威武的軍陣、具裝的鐵騎、嚴明的軍紀,而是道路兩邊歡呼雀躍的民眾,他看得出,這些民眾全是自發組成的歡迎人群,甚至包括頑童和女人,一個個洋溢位的歡笑,是真心的笑,每一位帶隊的連排長在自己的方隊經過的時候,都會向道路兩旁的民眾敬禮,他有點明白,為什麼宋國的軍隊叫做“宋國人民軍”。

他有一個強烈的願望,想到安塞軍事基地參觀一下。

看到耶律大石這個態度,趙構心裡很是欣慰。耶律大石號稱大石林牙,(遼國對翰林稱為林牙),是一個文武兼修的一代梟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