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術來的。

第三師屬於重灌師,師長風揚,整個第三師便有了師長的風格,有點“飛揚跋扈”,牛氣哄哄。整個師的裝備,很特殊,是戟刀。宋朝“刀分八色,三刀為上。”這上三刀就是手刀、戟刀、偃月刀(也稱關刀)。戟刀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方天畫戟。

這種武器,很難練,少有練成,但一但下苦功夫練成,則是萬人敵。三國呂布、唐將薛仁貴、李靖、郭子儀等人,均是使戟名家。

風揚的戟法,師承薛仁貴一脈,其師祖曾是薛仁貴十三太保之一,得薛家戟法真傳而傳後世。風揚以此戟法中,提煉馬上戟法八式,成為每日訓練內容,勤練不輟,三年下來,終有小成,缺乏的,就是實戰的檢驗。

金兵騎兵一衝,龍騰就覺得手裡的蟠龍大槍就像聞到了血腥之氣的虎狼一般,蠢蠢欲動。聞聽岳飛衝鋒號響,一馬當先就衝了出去,緊隨其後的,就是風揚的第三師。

馬策的第二師不用招呼,左右兩翼席捲而上,擦著金兵的兩翼,燕子掠水一般輕盈,但手中的鋼臂弓卻絲毫不慢,這種專門為騎兵研製的鋼臂弓,經過訓練的騎兵很熟練地就可以在馬上完成快速射擊,雖然射程不如步卒的鋼臂弩遠,但用於騎兵兩翼遊弋騷擾性射擊,足夠了,況且,加裝了鋼製箭頭的箭矢,殺傷力非常恐怖。

第一師扎穩了陣腳,任何一支金兵要想衝破由鋼臂弩、長槍陣、宋刀手組成的軍陣,付出的代價必定是驚人的,還不一定能擊穿其最後的防線,決死隊的最後一擊。

金兵左翼的五千多人,頓時陷入了一個巨大的石磨陣,被一層層剝離、分解、擊殺、消滅。戟刀師的威力,首戰,就震懾住了整個戰場雙方敵我,就連岳飛率領的背嵬軍,也是刮目相看。

岳飛的背嵬軍在右翼,由岳飛親自率領。這八千人,不僅是岳飛的親軍,同時也擔負著趙構的厚望。

背嵬軍,這是趙構親自為之命名的一支部隊,岳飛深感這份榮幸的背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所以,背嵬軍的訓練,都是岳飛親自來抓,從不懈怠,所用武器,統一使用足丈單鉤大槍,不過是由501廠專門為他們研製的鋼槍。

此槍長一丈,槍頭一尺,一側外露單鉤,槍頭鋼製,槍身空芯鋼製,既有一定的硬度,不至於騎兵對沖的時候折斷,又保證了分量不至於過重,從而影響馬上揮舞作戰。經過測試,戰馬疾衝之下,槍頭可破金兵鎖甲、西夏瘊子甲而長槍無損,唯一要求的就是,騎兵必須都得是大力士,才能操控自如。

所以,整個北道戰區,也不過挑出來七八千人,但這支背嵬軍,具重甲、跨良駿、持銳器,試看天下誰能敵?

這八千人的重騎兵衝出來,金兵的左翼五千人頓時被淹沒在一片槍林之中,完顏婁室精心打造的黃猛軍,如果對上普通宋軍,或許能佔有一定的優勢,但對上岳飛的背嵬軍,註定就是一個悲劇。

趙構早想到了,金兵敢於孤軍深入,一定有所依仗,梁景的安情局一直指揮著烏鴉機關,展開了對金兵兩府的情報蒐集,其中就提到了完顏婁室組建的黃猛軍,對於這位金國第一將,趙構的情報蒐集級別,是天字號級別。

所以,接到完顏婁室突然取道南下,趙構立刻判斷出這是一股精兵,又是完顏婁室親自率領,於是,趙構自然打出了一副對對牌,以精銳對精銳,看看到底誰厲害。

背嵬軍和龍騰第三軍,就像兩把剃刀一樣,橫掃金兵兩翼。金兵的抵抗和衝擊異常頑強、堅決,是活命一搏;宋軍的衝鋒和廝殺勇猛堅定,死戰不退,是榮譽之戰。雙方都沒有了退路,只有一路向前,拼命廝殺,才能看到希望。

最先垮下去的是金兵,宋軍不僅人數佔優,而且士氣如虹,越戰越勇,即使血染徵袍、身負重傷、斷手斷腳,也兀自揮舞著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