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還是中書令李政悄悄透露給他的,令出中書,意味著尚書令李承常是同意的,而且,皇帝李乾順也是點頭了的,不過就是年後走一個程式而已。

這本是一個絕密的訊息,席貢是如何知曉的?這是巧合,還是暗指?但李繼宗寧願相信這是宋國的密諜已經探取到的訊息,寧願信其有,不願錯過頭。

要是這樣,宋國所謀著大,怪不得就是趙楷這個親王,也是打前站的,難道會是宋國總丞李綱親至?但李綱雖然是總丞,但以他對宋國的瞭解,李綱斷然不會讓一個親王給自己打前站,雖然職位在哪,但名分可差得遠了,作為宋國政務院總丞,斷然不會犯這樣的低階錯誤。

只有一個人可以有這個分量,那就是宋國皇帝趙構。可是,趙構親臨,遠赴千里之外的塞外之地,又有點匪夷所思。

不過,李繼宗這兩年雖然沒有和宋國刀兵相見,但彼此的滲透還是有的,對宋國皇帝趙構,能在短短三年之內,驅除金國兩路南侵大軍,延續宋國天朝,又建立起十大軍團,五大戰區,放眼天下,這絕對是一方英明君主氣象。況且,作為軍中一員,他還知道,宋國這位皇帝,文治武功,天下少有,能擊殺金軍第一猛安那野,單是那份功夫,就讓李繼宗萬分敬佩。

李繼宗越想越覺得可能,趙楷臨走,告訴他,如果想進一步進行和談,那就在榷場升起藍旗,自己就會前來進行二次會晤,但前提是,李繼宗要有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並保證是最真實的想法。

李繼宗馬上讓親衛回石州大本營,速招自己的智囊、隨軍參議李元前來協商。這個李元,是前朝夏惠宗李秉常執政時期中書令李清策的次子,李清策為李秉常獻計,聯合宋國,用武力奪回自己的皇權,事情敗露,被梁皇后所殺,其長子李順也一起殉難,唯獨這個次子,正好在李繼宗府中做客,被李繼宗所護,倖免遇難,遂跟隨李繼宗一直到現在,李繼宗從一個光桿皇叔,到現在官居樞密院副使、開府三司,成為西夏高層之一,這個李元功不可沒。

李繼宗手下還有三員武將,仁多宗寶,嵬明阿吳、撒辰,原是小梁太后手下大將,在處理小梁太后親哥哥梁乞通謀反一案中,出了大力,但隨後小梁太后被大遼天祚帝毒死,小梁太后一黨土崩瓦解,嵬明阿吳、仁多宗寶、撒辰被李乾順下了大獄,要以叛逆罪問斬,是李繼宗為這三人求情,才免於一死。其實,就是皇帝李乾順和李繼宗的雙簧表演,但也就是因為如此,這三人成了李繼宗的忠實死黨,為李繼宗帶兵駐守三司,立下了大功,成了李繼宗手下三劍客。其中,仁多宗寶更是李繼宗的死黨,現被李繼宗任命為石州防禦使。

另外,李繼宗密令仁多宗寶,將鐵鷂子派出去,所有前往興慶府的道路,全部戒嚴,等候三司帥府通知開禁才能通行。李繼宗要預防萬一,沒有西夏皇帝授權,私下和宋國接觸會晤,雖然可以以榷場貿易遮掩一二,但萬一被西夏密諜探知會晤的詳細情況,自己無論如何不能自圓其說,一個宋國親王是什麼身份,還有解釋嗎?

李繼宗片刻沒有耽誤,剛過午時,李元就在仁多宗寶的親自護衛下,趕到了銀州,仁多宗寶是李繼宗親自指派過來的,有些軍事上的調動,還需要仁多宗寶親自部署。

李繼宗做事的風格,就是嚴謹,滴水不漏。不僅防宋防金國,就連西夏內部,也是李繼宗重點防控的物件,甚至比防外更重要。

從內心講,李繼宗不想開戰,他現在的靖邊三司,甚至包括靜塞軍司,現在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滋潤得很,西夏的底層民眾,對李繼宗和宋國開設榷場,互通貿易帶來的實惠,那是實打實看得見、摸得著的。

西夏是一個等級分明的社會,底層民眾的衣著,只能著青穿綠,而這兩種顏色,宋國的布商提供的布匹樣品,放在西夏,就是精品,不僅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