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鑄魂大軍演(第2/3頁)
章節報錯
從明天開始,大戲正式上演。
軍演的第一天,就是火藥味兒十足。
“騎兵衝陣”——“槍林拒敵”。
九大軍團集中起來的騎兵,一共有兩千七百人,加上大帥府的三百龍衛,正好三千人,每三百騎兵為一個方隊,五個方隊為一個波次騎兵衝擊,在軍陣前方三十步劃線,這個距離是反覆試驗過的,騎兵既能保持速度,又能在最後收住馬力。
對於騎兵,考校的是個人操控戰馬的技術、前後左右彼此距離的掌控、個人馬匹的速度和整體軍陣的速度的一致性、馬匹對於主人命令的服從性和執行力(馬匹素質)。
對於槍陣軍卒來講,最重要的是紀律約束性、心理素質是否過硬、腰馬功夫、手臂力量、命令的服從和執行、班組之間的默契以及基層指揮員的臨機處置。
說實在話,面對一千多匹馬的加速衝擊,但從視覺上講,就極具衝擊力。歷史上,金兵往往一兩千人,就能攆的宋軍幾萬人漫山遍野的跑,就是在於金兵的騎兵全力衝刺下,還不等金兵衝到跟前,宋軍自己先大亂了陣腳,引起多米若骨牌效應,一兩個人的反身逃跑,從而引發全軍潰散,騎在追風駒上的金兵,面對四下裡潰逃的宋軍,就是一邊倒的屠殺。
所以,陣型不亂,是最要緊的。轟隆隆的馬蹄聲音,由遠及近傳來,這是對佈陣士兵最大的考驗,沒有平時嚴格的訓練和嚴格的軍紀,是根本做不到的。
而趙構給出的要求,不要說後退一步,就是身體動一動、眼睛四下裡看一眼,都不合格。穩如泰山、堅如磐石、殺氣如虹、有進無退。這十六個字,就是列陣軍卒的要求。
而對於騎兵而言,最難的,還是騎兵軍陣的一致性,因為馬匹的個體差異,提速的不同時差,包括轉瞬間停止騎行,瞬間轉向,所有的操作,趙構只看一樣,你的整體馬隊的隊形亂不亂。據說,金兀朮訓練鐵浮屠的時候,是五馬一組,十馬一隊,百馬一排,彼此馬身皮索相連,緊緊靠在一起,如同一人,甚至馬匹的步伐,也是驚人的一致,這樣的馬隊衝起來,那種衝擊感和震撼力,曾有言形容為“堵牆而進”,就像一堵牆一樣壓過來。在野戰層面,橫掃大宋十三路,直到遇上岳飛的麻扎刀、開山斧兩支剋星部隊,才算挽回敗局。
而現在衝起來的,就是這樣的重甲騎兵。趙構給配置的人甲、馬甲,都是五零二的第二代產品,重量減輕,但防護力和麵積增加了近三成,而且,表面經過亞光處理,顯得更加厚重、質感,整個甲冑,給人一種居高臨下的威勢。
就是這樣的一隊騎兵,雖然沒有像金兵的“鐵浮屠”一樣皮索相連,但彼此的距離被壓制到極致,每個三百匹馬的方陣之間,也沒有間隙,只是從帶隊營長的認軍旗的顏色,來區別所屬軍團,方便裁判打分評判。
第一個抽籤上場防守的,居然是趙子明的麒麟軍團。
麒麟軍團自萬春事件後,只做了一件事,取消了所有人的休假,包括趙子明自己。所有主官全部在崗培訓,內容只有一個,重新學習大帥府新發的“宋國人民軍紀律條例”。
其後就是拼死的訓練,趙子明親自赤膊上陣,從騎兵到步兵,從參謀到輜重,幾乎所有的兵種都嘗試了一個遍,要求帶隊的班長,嚴格給自己打分,至少每一項,都要求優秀。
軍團長都這樣了,下面的三大軍長,六個師長,十五個團長,都瘋了一般。
有一天,單單訓練受傷計程車卒,就達到了三成,這已經是很高的比例了,尤其是騎兵衝陣的訓練,開始經常有收不住的時候,一頭就撞了上去,雖然長槍都去了頭,用棉布包頭,但這股衝力上去,不是人仰,就是馬翻,讓下面的團長直咧嘴,奶孃個熊,這哪是訓練,分明就是開戰的架勢。
反應到趙子明哪裡,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