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當知我心者(第2/3頁)
章節報錯
還是以趙子明為首,八大軍團軍團長,加上西軍陝西六路兵馬制置使席貢,共同上了一封劄子,表示堅決擁護王爺,所屬六十萬大軍,隨時聽從大帥召喚,堅決服從大帥府軍令,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以必死決心,扞衛大宋主權和領土完整,保衛國家和人民。
既然軍、政、民、宗室,都沒有問題,趙構後三天的會議,以“大宋新朝籌委會會議”的名稱,開始大宋新朝的籌建工作,併成立以趙構、李綱、趙旭、宗澤、汪伯彥、歐陽珣、梁景等七人組成的大宋新朝籌委會,開始履行先期籌備工作職責。
大會透過了趙構提出的,關於大宋的國名,為“宋國”。區別於“宋朝”,大唐也好,大宋也罷,畢竟作為正式的國名,還是不夠嚴謹。
國旗為紅底長方形,中間一隻金黃色燃燒的火鳳凰圖形,象徵大宋鳳凰涅盤、浴火重生,紅色也寓意大宋是火德一朝;鳳凰又是神獸,澤被四方,符合當下人們對君王的認可;而圖案中,鳳凰的頭、兩翅、尾羽兩翎,暗合五行五德,而紅底映襯金黃色的火鳳凰,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
當鮮紅的大宋國旗呼啦啦以實物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時候,在場的每個人都難以抑制自己激動的情緒,忍不住熱淚盈眶。國旗,國家的象徵,此刻,這個念頭,已經深深在眾人的心裡紮下根。
國徽的設計,則更是體現了大宋簡約的設計理念,為麥穗樣的雲紋沿邊,中間為火鳳凰圖案,下方為大宋制式錐槍交叉託舉,寓意著農業為主的農耕文明,以及大宋富國強軍的思想。
至於國歌,倒是有些小插曲。因為整個大宋,還沒有一個人,把國家這個概念上升到如此鮮活的層面。他們日常聽得最多的詩詞歌賦,卻沒有一個能彰顯出大宋煌煌天朝、泱泱大國的氣勢來。倒是在一旁端茶倒水的吳喜不經意說了一句:“大帥,我覺得您教龍衛大哥們唱得最多的那首歌,就特別來勁兒,‘狼煙起,江山北望……’
趙構想起來了,陳濤詞、張宏光曲的《精忠報國》,這是他來到大宋,最喜歡哼唱的歌曲,卻率先在龍衛裡迅速傳唱開,也難怪,後世的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無數人在傳唱,無數代人在傳唱。
不過,還是需要略作修改,趙構提筆在手,刷刷點點,略作改動,後世的經典,現在成了大宋的國歌,名字就叫《精忠報國》。對不住陳、張二位先生了,拿來主義,也是對您二位作品的最好傳承。
“烽煙起,江山北望,戰旗卷馬長嘶劍氣如霜,心似黃河水茫茫,天地間縱橫誰能相抗?雄心起,長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鄉。何惜百死報家國,忍嘆惜更無語血淚滿眶。
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我願守土復開疆,堂堂宋國要讓四方——來賀!”
趙構最後,才開始真正的利益再分配,參照後世的國家機構的設定,也照顧到大宋一直延續的機構,設定如下:
宋國皇帝:趙構。
宋國軍事樞密院使:趙構(兼)
宋國軍事樞密院副使:宗澤、趙旭、劉延慶
宋國軍事樞密院僉事:汪若海
參謀部參謀長:劉浩
後勤保障部部長:陳遘
軍備裝備部部長:梁揚祖
政治宣傳部部長:陳東
宋國政務院內閣總理:李綱
第一副總理:汪伯彥。
副總理:趙楷、歐陽珣、曹輔、趙鼎、鄧肅、耿延禧、王雲
下設:財務部、人事部、規劃部、外交部、宣傳部、國防部、安保部、建設部、水利部、交通部、衛生部、教育部、文體部、監察署理院、御史督察院等部委。恢復省、府(市)、縣、鄉四級行政管理體系。
直屬皇帝趙構的兩個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