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輿論的導向(第3/3頁)
章節報錯
滿場經久不息的掌聲,將今晚的書會推向了最高潮。
次日,大宋帝國各大報紙便相繼刊登這一訊息,焦點並不在趙構和幾大朝中大佬親自參加,而是由這四段歌頌朵力團的評書引發的轟動,都知道朵力團的英雄事蹟,但是這樣的英雄團隊,在面臨裁軍五十萬的重大選擇面前,依然彰顯出英雄團隊的精神,才是讓大家討論的焦點。
“老兵不死,軍魂永鑄。”也就成了最熱門的話題。
趙構用一場評書,推動了這次大裁軍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用鄆王趙楷的話講“官家掌握了輿論導向的主導權!”
這件事,最受觸動的,反倒是政務院。李綱和趙鼎,才真正體會到,為什麼趙構會如此重視這樣一場最普通的書會,硬是把一場書會,變成了當下裁軍的大熱門話題。
趙構源於此事,還在於現在從上到下,有些人把裁軍的經文念“歪”了。
大宋自太祖建朝以來,從杯酒釋兵權開始,揚文抑武,更有祖訓,“不殺士大夫”,繼而奠定了北宋“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局面。
自趙構磁州起兵以來,軍人的地位逐漸被抬高,十年過後,軍人更是成為大宋老百姓心中最羨慕的職業。但這樣一來,還是會或多或少引起一些士大夫的不滿和牢騷,畢竟士大夫這個群體還是龐大的,也是盤根錯節的存在著。
儘管趙構這十年期間,已經就科舉考試進行了三次大的改制,但基本的框架還是延續著過去的路子,不可能短時間形成新的選拔體系,況且,現在正是過渡的關鍵時期,趙構要求以穩妥為主。
這次裁軍,固然是軍隊建設的需要,也未嘗不是對文官集團的一種讓步。玩政治,平衡最重要。
要想讓文人集團接受自己的思想,適當的妥協和讓步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
作為大宋帝國的統治者,趙構至少要保證文人集團的頂層代表人物,他們的思想和自己一致,才能把控這艘巨輪不偏離方向。
李綱和趙鼎等人,自然能夠感受到趙構這還是第一次讓步,也是百感交集,也深受感動。
君臣之間,往往不需要說什麼,只看在做什麼。趙構一招太極手,就讓李綱的政務院獲得了做夠大的話語權,以後誰再以文人受輕這個話題來說事,李綱也不介意殺只雞給那些猴子看看。
接下來的裁軍,就變得異常的順利。
岳雲的朵力團被全部打亂,以“裁軍督導團”的名義進駐各大戰區,以朵力團的模式,對各大戰區的裁軍工作進行指導和督查。
岳雲以督察長的身份,進駐西道戰區,協助成閔完成西道戰區的裁軍工作。
三月後,迎來了復興十一年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