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將計且就計(第2/3頁)
章節報錯
肋,拉回去當燒火板都費事。
一頓炮火下來,看得甲板上的日本“水兵”一個個呆若木雞、噤若寒蟬,哆哆嗦嗦地只剩下“哈依!”“哈依”和九十度的鞠躬了。
“萊陽號”驅逐艦長近七十米,寬二十米,五桅七帆,兩側四組飛輪,水手二百人,炮手二百人,弓箭手二百人,快槍手一百人,刀盾手一百人。艦長曹英是山東人,畢業於崇明島海軍指揮學院,參加過第一艦隊的遠航護航任務。
這次行動,以“萊陽號”為旗艦,包括一艘驅逐艦,四艘護衛艦,掩護六艘運兵船,負責將尹絳的玄鳥軍團第一軍運送到大阪灣登陸。
在透過明石海峽的時候,遭遇小規模抵抗,在“青州”“齊州”號護衛艦的轟擊之下,頓時土崩瓦解,其16磅的艦炮絕對不是這些看上去有些呆頭呆腦的夯貨所能抗衡的。
這就是不對稱的戰爭,日本水師的思維還在如何防護撞擊、火箭、跳幫等傳統意義上的海戰手段的時候,大宋水軍的遠端火力打擊已經非常成熟,上層建築開花彈,下層建築實彈,任何船隻只需一輪火炮,便折戟沉沙。
順便,將明石海峽兩側的礁島火力清掃一遍,一個陸戰連開了上去,開始對這些重要軍事要地的佔領和控制。
徐慶告訴曹英,將尹絳的玄鳥軍團第一軍護送上大阪灣,就是完成任務,只求穩,不求快,但要聲勢浩大,順便將明石海峽以東海域清掃乾淨。
曹英這次的艦隊,還是以武裝運輸艦為主,那些較小的島嶼大型艦船也靠不上去,反倒是吃水較淺的運輸船,可以憑藉其船頭兩門12磅炮擔任掩護,即使是運輸船,也是從前到後有十門12磅炮的。
藤原忠通接到情報,也是一個頭兩個大,藤原弘毅的二十萬大軍看上去人不少,但京都盆地地勢地平,無險可守,要是放任宋軍登陸,京都府柔軟的腹部就敞開在大宋軍隊的火炮之下,為今之計,只有讓藤原弘毅的左衛軍派出一部兵力,堵住京都盆地西南方向的戰略重地大阪。
但是,大阪平野的地勢地形,水道縱橫,平原水系發達,才是曹英帶著大量內河運輸船的原因,藤原弘毅的算盤雖然打得精,但不如徐慶算計得巧。
藤原弘毅現在有點相形見絀,西北方向要防備宋軍另外一股力量爭奪丹波高地這個要衝;另外還要防備西南大阪方向的登陸作戰,小心肋下挨刀。面對西線宋軍的鉗形攻勢,藤原弘毅但求無過,不求有功,雖然握有二十萬重兵,可一兵一卒不敢亂動,整個京都府還仰仗著他的這二十萬精兵呢。
平谷川和源田盛的前後兩軍,正在關中平原以東,和宋軍的饕餮軍團兩個軍對峙。經過第一階段的交手,藤原忠通也大概瞭解了彼此戰力的對比,在一比三或一比四之間,如果拋去火炮因素,一比二是個比較客觀的評判。也就是說,宋軍具有一挑二的優勢。
不過,這個結論要是讓龐化知道了,還不把鼻子氣歪了。這個瓜皮小湯圓(宋軍嫌日本人的姓名太繞口,索性將藤原忠通稱作湯圓,還加一個小字,源於大帥每每提起日本,總要加一個小字。)還真會給自己臉上貼金,要不是徐總指揮讓悠著點,早就將平谷川剁了肉餡了。
不錯,宋軍牢記軍令,所有實力只能使出三分勁兒,要讓小日本交過手之後,認為宋軍不過如此,就是仗著火炮厲害,一對一硬碰硬,也是多虧有那麼好的盔甲防護和那麼精良的裝備,要是讓我大日本武士換上,這個比例會反過來成為十比一。
要是這個想法讓平忠盛知道了,會劈頭蓋臉地一口啐上去,想什麼呢?別做夢了。
這些日子平忠盛老老實實地跟著趙湛帥帳打雜,趙構的所有軍事行動指令都是在平忠盛的眼皮子底下完成的,就是讓你看著,我是怎麼玩的。
平忠盛也被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