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十九年八月十八,在雲南大理寧園過了一個愉快的中秋節後,趙構行營一行眾人開始踏上回京之路。

大西南總督段正嚴、副總督李節、高順貞、白慎、戰區司令張憲、兩位副司令韓棟、秦孝義,在寧園分別覲見了趙構,趙構和幾位軍政大佬分別進行了深刻的談話,主旨就是這次深化改制的事情。

大西南情況複雜,主要是還涉及到了西南各附屬區(藩國),所以趙構的指示是大西南區的改制,步子可以稍微慢一點,緩一緩。

但是,改制勢在必行的思想認識必須落實下去,大西南區可以比其他內陸區改制的腳步放慢,但絕對不允許出現陽奉陽違的現象。

他太知道這些藩屬國的做法,仗著天高皇帝遠,不要說對大西南總督府的政令陰奉陽違,即使是皇議殿的詔令,也能找若干個理由搪塞。

段正嚴這個總督忠誠度沒有問題,工作穩重,大局觀強,就是有些過於保守求穩,有些工作推進很緩慢。

而李節則是霹靂性格,做事雷厲風行,手段夠硬,但是經驗稍顯不足,不過在大西南任上一干就是十年,已經變得成熟了,段正嚴很多事情上,全靠李節才能把事情推進,總督府真正做事情的,還是李節帶著一幫人在做。

趙構專門繞行大西南區,就是協調各部門的關係,劉勇在的時候,趙構很放心,張憲剛剛調任不久,驟然擢升戰區司令員,和當背嵬軍軍長的一軍主帥截然不同,況且大西南戰區又是大宋大後方,也是大宋的南糧倉,不能出行任何波動。

好在劉勇治軍嚴明,黃龍軍團司令韓棟是謝巧姑的丈夫,整個黃龍軍團是威震大西南的鐵軍,這一點,趙構很放心。

最讓人放心的是,劉勇在任期間,黃龍軍團下屬三個集團軍,沒有一個軍涉及商業,這是劉勇的死命令,為大宋守國門,眼睛裡都是錢可不行,這也是大西南戰區敢放硬話的底氣使然。

高力的夔牛鎮守吐蕃軍區,這次也被趙構特意召回大理,除了向趙構彙報以外,趙構還為以高力為首的,為大宋堅守十年邊陲的第十軍將領頒發榮譽勳章和功勳勳章。

趙構西征歐洲,北擊蒙古,可沒有大西南戰區的事,難免讓這些人有些牢騷,能衛戍西南邊疆,特別是吐蕃高原,能戰鬥在哪裡,就是大功,何況一戰就是十年。

從雲南到四川成都府路,再從成都府路路乘坐大西南戰區第三艦隊的內河艦隊,一路北上,到了荊湖兩路,會見了兩湖路總督、趙構的老六哥景王趙杞。

趙杞為人低調,做官高調,從復興八年開始,在兩湖路總督任上一干就是九年,將兩湖路切切實實打造成了大宋的糧袋子。

天機院在這裡設立了農業研究分院,這兩年的占城稻改良獲得很大成功,平均畝產已經提高到了四百斤以上,像洞庭湖主產區的上好水田,年景好的時候,甚至可以達到五百斤左右。

趙構在復興十五年曾有意調趙杞回京任農業部部長,但是被趙杞婉拒,因為那個時候正是兩湖路農業產業示範區建立的關鍵時刻,趙杞還是要為大宋的農業產業蹚出一條新路來。

況且,趙杞直言,一個兩湖路總督已經讓自己力有不逮,自己什麼能力水平自己知道,當一個總督已經是能力的極限,況且年齡偏大,政務院下屬的各個部門的主官,都是提拔的年輕人,自己就不去湊什麼熱鬧了。

在嶽州總督府官邸,趙構和趙杞進行了長談,兩湖路作為水稻產業鏈最大的一個地區,是大宋糧袋子的袋子底兒,萬不可出現任何差錯,官倉的儲備將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南方潮溼多雨,對糧食的儲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過,這兩年趙杞在任上可是沒少幹差事,民間的好多儲藏法,比如花椒伴存法、海帶伴存法、草木灰伴存法、米酒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