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旗很不厚道地將高成功一刀背拍到馬下,不能要你命,但讓你吃點苦頭,還是必須的。

其實,高成功心裡面更苦。他眼睜睜看著自己心中認為最為精銳的騎兵,就像一個稚童面對全副武裝的成年人一樣,無助的被大宋的重騎兵狼攆兔子一般在戰場上追來追去,消失在一個個磨盤陣中,直到他被俘下達投降命令,整個選鋒軍只剩下不到五千人,還是殘兵。

而第一團傷亡不過三百人左右,讓李琪大發雷霆。只因為這裡面有一半是因為掉下馬來,被自己的重騎兵衝撞而傷亡。重騎兵因為各種原因被擊落下馬,因為身著重甲,行動不便,在戰場上的轉圜餘地就受限,所以就會出現一些誤傷,這也讓李旗覺得這份戰後報告無從下筆,但這種情況必須上報引起重視,因為重騎兵一直是大帥著力打造的部隊,所有的問題,不管是訓練中的還是戰鬥中的,都要直接上報樞密院。

其實這個問題在宋金之戰中也出現過,只不過趙構關於戰場救護和戰場轉圜,還沒有形成一個體系。比如這次一團的重騎兵在被擊落下馬後,馬上能夠就近幾人迅速組陣,就像一個雪團越滾越大,重騎兵下馬就是重步兵,其戰鬥力同樣不弱於馬上衝殺。只不過在和騎兵配合或者說戰場臨機處置上,還有很大的不足之處。

難寫也要寫,避而不談責任更大。就這樣,第一份大宋帝國和大理國軍事正面衝突的報告,第一時間飛赴李璞司令員、梁景總局指揮部以及大宋軍隊統帥趙構皇議殿公事房。

同樣的訊息,在事後三天,也傳到了大理皇宮承天殿。

訊息是高順貞以軍報名義發給段正嚴的,其實,禮部的訊息還要早一天到達,段正嚴對楊承禮的禮部主客司的差事,還是極為滿意的。但對於選鋒軍全軍覆滅,從心裡面還不能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

選鋒軍啊!這可是神策軍的精銳核心力量,居然在飛龍軍團一個團的手下撐不過去一個時辰。禮部的情報顯示,宋軍只出動了兩千人的騎兵,就將選鋒軍的一個萬人隊殺得人仰馬翻,連指揮使高成功都做了俘虜。另外還提到了宋軍火炮的可怕之處,雖然這次是用在防守作戰,但稍有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才是攻城拔寨的大殺器。

鑑於如此嚴峻形勢,高順貞帶領的神策軍其餘各軍,在鄯善府以東按兵不動,羽林衛龍衛軍在弄棟府和黃龍軍團第七軍對峙,不敢深入,指揮使段正平的軍報一日兩次,分別報告給段正嚴和高順貞。

整個大理的軍隊柱石就是這十萬精兵,高升泰平定楊義貞叛亂的時候,也不過帶領的是神策軍五萬人馬。至於所說的動輒幾十萬人馬,那是為了迷惑震懾敵人常用的伎倆,加上輔兵、役兵這些後勤保障人員,有時候連民夫都算上,的確可以說是幾十萬人馬,但真正在戰場上對陣衝殺的,也不過數萬精兵而已。

而大宋軍隊裡面,要求做到“能當指揮員,能當戰鬥員,能當保障員。”即使是火頭軍,掄起馬勺來,也能幹翻三五個敵人才行。宋軍今非昔比,自當不可同日而語,現在可沒有空餉兵冗一說。

段正嚴緊急約見大宋駐大理禮賓司司使李節,要求大宋說明情況,釋放被俘士卒。

李節卻將選鋒軍指揮使親自手寫的“供詞”謄寫件交給了段正嚴,上面詳細寫明瞭關於這場戰鬥的前前後後、起因經過、交手結果,以及自己和選鋒軍部署被俘後,受到的優待待遇等情況寫得清清楚楚。

其後還有寫給大理皇帝段正嚴的一封私信,自然是經過宋軍同意才能送出來的。高成功只是站在一名軍人的角度,站在選鋒軍指揮使的職位上,向自己的皇帝陛下闡述這樣一個事實,大理最精銳的軍隊對抗大宋帝國最精銳的軍隊,整體水平至少相差二十到三十年。還委婉說明了一個道理,大宋軍隊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