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什麼叫差距(第1/3頁)
章節報錯
宋國復興四年、西夏正德六年(公元1131年)九月初六,宋(宋國)夏(西夏)和平使命聯合軍演在西夏黑山威福軍司拉開帷幕。
軍演的前三天,就是軍隊之間彼此的磨合,熟悉彼此的軍中禮節、軍隊號令、指揮系統的運轉模式等等,軍演導調部要求西夏指揮官下達口令的時候用漢語,宋國指揮官下達口令的時候,用西夏語,但要求雙方計程車兵,必須在三日之內,學會掌握彼此語言必需的日常對話,見面主動說對方的語言,加強對話交流,克服語言障礙,為以後的軍演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在這三天時間,趙構悄無聲息的利用軍演這個優勢,將近衛軍團悄悄調到了兩個軍司之間的磴口寨,這個緊靠黃河西岸的軍事要地,對外說是宋國近衛軍團的駐地,其實,趙構一招就斬斷了黑山威福軍司和白馬強鎮軍司的聯絡,這次軍演的第一步,就是先拿下黑山威福軍司野利元臻,這個最強大的西夏地方軍閥勢力。
威福軍司在這次軍演中,扮演的是藍軍左翼,面對的就是由西夏禁衛軍、左廂神勇軍司仁多宗寶部、于成龍所率近衛軍二部混編而成的紅軍右翼兵團,而趙構好和李乾順,隱秘身份,就在李良輔的親兵隊伍裡。
導調部給野利元臻的任務是,扮演入侵敵軍,從威福軍司出發,沿黃河南下,直逼興慶府。但被西夏軍隊發現其意圖之後,在右廂朝順軍司被堵住,要求在三日內撤回黑山威福軍司,否則就會被沿河而上的部隊包抄上來,安全界點就在黑水城外額濟納河,看見額濟納河,就意味著安全脫離。
野利元臻的黑山威福軍司,和李繼宗的左廂神勇軍司、右廂朝順軍司、黑水鎮燕軍司,號稱是西夏十二軍司裡的上四司,又因為地處河套地區,扼守西夏北大門,所以無論是軍事角度,還是經濟角度,都是西夏重要的一個軍鎮,特別是在經濟方面,興慶府的大部分糧食,來源於河套地區豐沃的土地供給,加上牢牢控制者和漠北蒙古諸部落的通道,逐漸在黑山城建成了較大的交易榷場,作為尚書令李承常的嫡系心腹,野利元臻在這裡,已經駐紮了十來年,勢力一時無二。
但問題在於,野利元臻只聽尚書令李承常的話,按理說也不能說錯,但李乾順作為西夏皇帝,從去年以來推行的經濟振興政策,分為東西兩線,東線為甘肅軍司、西平軍司一線,一直向西,出玉門關,沿著古代絲綢之路繼續向西,這是和趙構的經濟帶捆綁在一起的,已經收到了很大的經濟效益;另外一條就是河套經濟帶,強化和漠北蒙古諸部落的聯絡,打造西夏自己的經濟圈,這也是趙構給出的主意。“黃河百害,唯利一套”,要是抓不住這個黃金地段大搞經濟建設,那可就辜負了趙構這一番苦心了。
但李承常卻以黑山扼守漠北和大金,安全是第一要素為理由,不同意在黑山全面開放,建成自由貿易區,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因為李乾順的一系列政治、軍事、經濟上的政策調整,觸動了一些固有勢力的利益,這裡面,有西夏舊勢力,也有在這次改制中被撤換的中下層官吏,還有一些軍隊上的保守軍官階層,都來找李承常訴苦,李承常雖然對李乾順沒有二心,但他是這些守舊勢力的代表,而李乾順作為西夏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對趙構給出的西夏發展規劃,自然一眼就看出裡面的不凡,尤其是古絲綢之路的逐漸恢復,已經給西夏帶來了巨大的經濟紅利,當新舊勢力已經到了嚴重影響自己大政方針落實執行的時候,任何一個合格的政治家,一定不會容忍這樣的局面再發展下去。這也是李乾順同意趙構這個計劃的主要原因。有的人,就是那種不見棺材不落淚,不撞南牆不回頭的主兒。
野利元臻帶著威福軍司的三萬大軍,按照計劃,一路南下,在乾淨利索地“擊敗”沿途四五股攔截的紅軍部隊後,兵鋒直指興慶府北大門,克夷門城,在西南二十里的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