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西夏小郡主(第1/3頁)
章節報錯
所以,趙構和李乾順一晚上,就一個國家的基本定義、機構組成民生福祉、軍隊建設、外交政策等等,和李乾順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也毫不客氣地指出西夏現在發展所遇到的瓶頸和現有政策的弊端,比如說土地政策,西夏本來可耕種的土地就少,主要集中在河套地區和河湟谷地,但這些都被西夏貴族把持,這些貴族又享有一些特權,就像牢牢吸附在西夏身上的螞蟥一樣,都在拼命吸吮著西夏的血液,直到榨乾為止。前朝沒藏專權時期,丞相沒藏訛龐幾乎佔據了西夏七成的肥沃土地,“只知沒藏氏,不聞夏毅宗(李元昊之子)”西夏後黨專權自此開始。
這些事情李乾順如何不知,西夏雖然是遊牧民族,但對於大宋的農耕文化、儒家學說,卻是十分推崇,李乾順內心深處,也想做一位中興之君,但涉及到一些貴族的根本利益,還是無法撬動,這個利益鏈太大了。
這就涉及到內部改制的問題了,其實,趙構在宋國開始的時候,遇到的阻力一樣不小,但趙構有幾個條件,李乾順沒有。
一是趙構完全掌握著軍權,這是最大的保障。這個方面,李乾順就沒有優勢,起碼現在沒有,西夏的軍隊,雖然名義上在樞密院,但調兵權,卻在尚書省尚書令李承常手裡,並不在李乾順手中,這些年,李承常雖然對李乾順忠心耿耿,但並沒有將軍權完全歸還於李乾順這個西夏皇帝。
其次是趙構手下的文臣集團和武將集團,並沒有隔閡掣肘之事,可謂軍政兩通,這就保證了軍令、政令實施起來暢通無阻,而且,手下的文臣對趙構並沒有盲目順從,李綱和趙鼎,都是有名的一根筋,認為不妥的事情,一定會抗爭到底,要麼趙構說服他們,要麼趙構收回成命。
所以,趙構有時候也不是都說了算,但這正是趙構所希望看到的,隨著自己逐漸對權利的掌控越來越緊,這其實可不是什麼好事,如果出了原則性的大問題,損失就大了。為了儘可能避免這種損失,趙構其實一直努力在人治與法治這個平衡選擇中,儘可能去偏向於法治,所以,他的政務院下屬的司法部,每年會出臺很多部法律或條例,來逐漸完善宋國的律法體系建設。
關於這些國家建設和完善的諸多想法,趙構猶如天馬行空一般,從歷史講到現實,從宋國講到西夏,從現在,講到未來,並且說道,一百年後的蒙古高原,斡難河畔,將會有一個崛起的蒙古部落,這才是宋國最大的威脅。而現在這個蒙古部落的首領,叫做合不勒。
其實,趙構交好西夏固然有遏制金國的作用,更是從長遠看,西夏要起到宋國西北屏障的作用。
二人對酒言歡,趙構把吳喜和端木冬雪攆回去休息,自己和李乾順大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覺,不知不覺酒就多了,李乾順如何是趙構的對手,這朝露酒雖然李乾順沒少有李繼宗的孝敬,西夏漢子也是豪爽好酒之人,但趙構還是讓李乾順知道了了,什麼叫作酒量。
這兄弟倆索性依榻而臥,寶璃宮便響起李乾順響亮的呼嚕聲。趙構也是乏了,也就靠在榻上迷糊著,整個大殿地龍燒得熱烘烘的,倒也不怕凍著。
不過,天色微明的時候,吳喜輕釦殿門,趙構被驚醒,吳喜用的是特有的訊號,雖然輕,但趙構聞聲即起,一點也沒有驚醒李乾順。
來到殿外,晨曦之中,吳喜衝趙構努努嘴,趙構向外一看,倒吸了一口冷氣,只見寶璃宮殿前臺階下,倒了一地西夏披甲武士,看裝束,應該是皇宮內衛質子親軍,怎麼都倒在地上,卻一聲不吭,有的看樣子受傷還不輕,卻依然咬著牙不發出一點聲音。
龍一若無其事地依舊走來走去,其餘飛龍衛雖然已經在外面站了一晚上,但依然一動不動,牢牢佔據著大門警衛的位置,見到趙構過來,急忙立正敬禮,趙構問龍一道:“怎麼回事?”
“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