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州城外,無定河以北,河道轉彎處,有一片很大的河床,河水變緩之後,地勢被逐漸抬高,屬於西夏的一塊地方,已經被西夏的工匠用石頭和夯土墊了起來,平整出一塊佔地上百畝地的圍場來,這就是宋國綏德軍和西夏祥右軍司交界的一處通商口岸,銀州榷場。

相對應的河南岸,靠近宋國囉兀寨的一邊,也有一個佔地面積稍微小一些的榷場,但是規劃地要好了很多,雙方的榷場特點一目瞭然,西夏那邊以氈房、帳篷為主,而宋國這邊,清一溜的木質土坯房,但外面刷著白灰泥,顯得既整齊又幹淨。關鍵是,各種生活設施很完備,特別是衛生,因為是榷場,人員流動多,又是人又是馬騾的,這裡的要求必須是隨見隨清,有專門的清潔人員負責清理和監督,罰款是很嚴重的,馬糞兜沒有裝好,對不起,罰款五十文,而一個普通的馬糞兜,也不過十幾文錢。於是,專門做糞兜的出現了,二十文一個,靠著一個小小的糞兜,硬是在榷場裡盤下了一處店面,誰說宋國之人不會做買賣?

這個榷場,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銀川通達貿易市場”。最為不同的是,這裡面駐紮著一支超過三百人的護衛隊,與其說是一支商行的武裝,倒不如說是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部隊,唯一不同的是,這支隊伍,年齡跨度偏大,老中青都有。這支護衛隊的隊長,叫董志純,四十歲左右,是一名青龍鐵軍退伍的老兵,一個臉上有一道深褐色傷疤的消瘦漢子。

兩國的貿易在最近的兩年,幾乎達到了巔峰,只要是官府允許的商品,都可以在這裡找到交易的地方,宋國國內的關稅在十個點到四十個點不等,低於50文免稅,還是很優惠的一個政策。

一個延安府的老農,業餘時間用樹根做了一個根雕,只是花了一點時間,線條粗狂,形態誇張,但西夏人卻很喜歡,他只賣49文,除了交一點攤位費以外,收入是實打實的,而這些,西夏那邊也是免稅的,皆大歡喜。你要是走批發也行,通達商行專門有負責下鄉收購的,會根據你的作品的大小、質地論價,也還公道,所以,現在的邊界兩邊的居民,那是撈到了大實惠的。當然,國家也增加了很大一筆商業稅的收入。

李繼宗不僅是個軍事人才,也是一個難得的商業天才,從東往西,沿著兩國界線開設的幾個榷場,都是火爆,自己當然也是賺得盆滿缽滿,最為可貴的是,三司帥府從西夏正德三年(1129年)開始,主動上書興慶府西夏皇帝李乾順,三司帥府駐軍,不用西夏中央政府下撥軍費,直接從新開闢的五大榷場的關稅中扣除,剩餘部分,上交國庫,這就意味著,李繼宗的五萬大軍,不僅不需要西夏國庫一分銀子,每年還可以上交一定量的賦稅。這一裡一外,讓西夏的財政緊張程度大大緩解,才導致李乾順要調回李繼宗,其實就是要仔細詢問一下這兩年的邊貿情況,怎麼以前從來沒有過這種情況,不用打仗了,還能大家發財,這不正是期待中的隆昌盛世嗎?

不等李乾順下詔,趙構先下手了。

這兩天,雖然大雪造成了一定的不便,但臨近春節,卻是邊貿的牛市,通達商行接到總行的通知,調集了大量的過節物品進入銀州通達貿易市場,杭州的絲綢、蘇州的錦緞,四川蜀錦、開封的瓷器、福建路的茶葉、大名府生產的鐵製日用百貨……而這次,通達更是推出了“玉盤鏡、魔幻水、絕影車、朝露酒”,這是第一次投放銀州市場,貨量不多,但通達商行卻要在銀州通達貿易市場,召開這三樣東西在西夏的經銷權。這個訊息一出,驚動了西夏整個商貿圈子,無他,因為這些物品以前,透過一些秘密渠道,極少數的西夏貴族擁有了,可一但用上了,就再也離不開。一瓶魔幻水,價值一匹良馬。

李繼宗自然最先得到這個訊息,還是席貢“不小心”透露給他的,李繼宗業餘自己的商業團隊,他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