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單刀對花槍(第2/3頁)
章節報錯
冷不丁的偷襲一下,讓人防不勝防。他使盡全力想甩開,但反而越纏越緊,自己空有一身力氣功夫,全然施展不出來。
龍嘯天心裡嘆口氣,已經知道龍騰必輸無疑。今天的場面,和當初自己和趙旭切磋,如同再現。只不過,趙旭當年的功力比梁景要深厚得多,自己也比龍騰勝出一大截,倆人之間的對決,依然趙旭佔優,無他,趙旭的內力深厚,是龍嘯天不具備的,他是深知這“拖”字訣的厲害。現在龍騰大槍看似不落下風,但自己可是能看出,龍騰已全力以赴,梁景還留有餘地。
果然,龍騰一招“倦鳥歸林”,大槍一紮一收,前虛後實,一個“龍盤步”,身子陡然下沉,回身一槍,槍疾如風,狠如毒龍。
“倦鳥歸林”不在“歸”,而在“倦”,鳥雖倦,但畢竟是鳥,歸心似箭,以林做掩,直奔鳥巢,擾亂視線,一擊必中。龍騰這一槍刺出,四下裡轟天一聲“好!”字不由得喊了出來。
梁景在等機會,或者就在等龍騰使出此招。趙旭雖教了梁景只有三天,但“趙氏十八斬”不是以招式繁多見長,反倒是以“破”盡天下功夫為初衷,不管是兵刃、拳腳,還是軍陣、武陣,盡在一“破”了之。
梁景使出的“破長式”,就是專破各種長兵刃,一般貫使長刃者,多是膂力過人之輩,驍勇魁梧,以力見長。“如是一力降十會,黏拖二字見真章”,遇上使用長兵刃的對手,“黏、拖”二字,最能以柔克剛。趙旭和龍嘯天並肩戰鬥多年,對“暴雨梨花槍”自然熟悉不過,曾以此槍法為範,詮釋“黏、拖”二字的真正含義,梁景深有體會。儘管平時龍嘯天也常用“趙氏十八斬”和自己的兒子及手下喂招,但龍嘯天使出的“十八斬”,無論如何是比不上趙旭這個本家的身手和功力,一進一出,加上樑景天賦異稟,悟道自比龍騰高出好幾層境界。
說時遲那時快,梁景身隨槍動,腰部發力,堪堪讓過槍尖兒,“秋月”反弓刀背一彈一收,刀鋒順著大槍去勢,貼槍發力,直奔龍騰的手腕而去,龍騰撤手讓把,陰陽互換,意欲收槍入懷,槍“隱”入“林”,後手反刺,正是“倦鳥歸林”一招三變之二變。
但梁景既已發力,豈容你變,就在龍騰撤手瞬間,雙手陡然發力外旋,“秋月”鋒芒大盛,匹練橫掃,借勢發力,以力卸勢,龍騰的大槍在手中像一條發瘋的狂龍,再也拿捏不住,隨著“秋月”旋力,“嗖”的一下子離手而出,飛出去十來步,“咚”的一聲,狠狠地紮在校場旁邊的木柱上,槍身“嗡……”顫動不已,可見勁力十足。
龍騰呆呆得站在原地,不可置信地看著自己還在顫抖發麻的雙手,梁景的“拖”字決,巧妙運用了旋轉之力,正是趙旭的絕技之一“螺旋轉”,講究的是內力外放。
趙旭之祖乃是皇室一脈,自有道人交好(宋朝崇尚道教,宮中及各王府、公府,多請道人開設道場,宋之官職,多有提舉某某宮)。天台紫陽真人張伯端初創內丹南宗之時,曾得趙家鼎力相助,紫陽投桃報李,將自己《悟真篇》傾囊相授。《悟真篇》講究修身練己,講的是人本身就是一個小天地,精氣為藥,身體為鼎,執行為火,修煉內丹。先修性,續修命,性命雙修,內外合一。趙旭能在耄耋之年,依然威風不減,氣血兩旺,就是多年修煉《悟真篇》形成渾厚內力的原因。趙旭愛徒如斯,把《悟真篇》內功心法傳給梁景,雖然時日不多,但梁景一是天賦異稟,武學奇才,二是練功勤奮,不輟而行,內力已有小成。
龍騰大槍把捏不住,不是輸在招式上,而是輸在內力上,如果換作趙旭使出這一招,龍騰不僅槍要離手飛出,恐怕雙手得擰下一層皮,這還是收了勁兒,如果是戰場對敵,功力稍差的,兩隻胳膊會被勁力活生生擰成麻花拽下來,狠辣無比。
龍嘯天走到龍騰身邊,看看龍騰的雙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