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投石來問路(第1/3頁)
章節報錯
李繼宗和趙構那晚的深談,已經表示了自己的擔憂。按理說,這兩所大學應該擠破頭才是,但除了第一年的招生紅火之外,去年和今年的招生,遠遠出乎預期。
在於西夏王李乾順推出的一項政策,鼓勵商業貿易,希望更多的人利用這兩年絲綢之路的興盛,做買賣掙錢,在這個勞動力就是生產力的年代,許多本應該在學校讀書的孩子,卻被大人攆著跟著馬幫、商隊奔波在商路上。
大宋帝國現在實行的是十二年法定在學教育制度,所有大宋子民,在六歲開始,先進入小學部學習五年,然後中學部三年,最後高學部學習四年(其中一年要服預備役),然後才能發放畢業證參加工作。
當然,更多的人是要參加十二年之後的全國大考,進入更高一級的高等學校或技術學院繼續深造,當然,這些畢業生幾乎都被相關單位提前就會預定,可以說,一畢業就掙到一份不錯的薪水。
西夏並沒有實行這套法定入學制度,說白了,能進入這兩所大學學習的都是官宦子弟,但因為教育體系不接軌,導致入學的生源質量參差不齊,也是人數少的原因之一。
還是體系建設。
但李繼宗的思想反應出來的,還是在這體系之外的東西。體系還好說,只要有制度,也就十年八年的,這套體系就能成熟運轉。但明顯,西夏皇帝李乾順不想處處和大宋帝國一樣,他還想打造屬於自己的西夏。
李繼宗作為中書令,卻是有苦說不出,西夏的現行體制很多脫胎於大宋帝國,最重要的金融體系和軍隊體系已經牢牢綁在大宋帝國的身上,豈是說甩就甩的。
單是一個宋元,就能讓西夏人一夜之間,從天堂掉落地獄。
這也是上次延合大聯盟峰會上趙楷帶回來的訊息,不過那個時候正是宋金之戰的關鍵時刻,趙構顧不上。
趙構這些天,一直在西夏各地參觀訪問。第一站就放在西夏定州軍工廠,這是大宋第一批援助西夏建立的軍工廠,也是第一批軍功企業的起源地。許多技術骨幹還是大宋派遣過來的,如今已經是定州軍工廠的中層管理者。
如今在定州軍工廠的基礎上,在懷州、靜州和順州,又開設了三個軍工廠,全部生產大宋帝國制式裝備宋刀、錐槍和絕影車。
但火藥、火槍和霹靂炮以及造船、飛艇等前沿核心技術,那是大宋帝國的壓箱底的貨,不會拿出來的。
在視察右廂朝順軍司和白馬強鎮軍司的時候,趙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歡迎,在西夏軍人心目中,趙構就是雪山神主的化身,是天神一般的存在。
十二廂軍司國防軍是西夏主要軍事力量,司令是李良輔。另外西夏的武裝力量還有皇室禁衛軍、城衛軍(類似於大宋的內衛部隊)、西夏戰略機動部隊鐵鷂軍團、特戰部隊飛鷹衛。
但對西夏的軍隊,趙構還是放心的。十二軍司司令是李良輔,那是趙構第一個折服的西夏血鷂子,這樣的人眼裡,趙構的分量比西夏的分量只高不低。
龍三十是所有軍隊的總教官,還是鐵鷂軍團軍團長,帶領鐵鷂軍團馳騁宋金戰場,打出了赫赫威風,在西夏,是戰神一般的存在,綽號“西夏神鷹”。
李繼宗和禹藏花麻則是趙構堅定的支持者,所以,儘管有問題,但趙構卻是心中有底,絲毫不慌。
但今年年初李乾順卻召集李繼宗和李惠、李良輔、禹藏花麻,商議軍隊改制,想依照大宋戰區模式,將十二軍司縮減為五大戰區,但兵力擴大三成。
李繼宗以時間短、計劃不成熟、改編編制不合理為由,提出暫緩撤編改制,禹藏花麻、李良輔服役李繼宗的意見,形成微弱優勢,算是將李乾順的建議暫時停止,但畢竟是皇帝的建議,所以李繼宗用的是暫緩,因為他看到,李乾順決心已下,要對軍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