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帝國復興七年臘月二十,遮羅王朝都城海拉德的一場兵變,史稱“玫瑰廣場兵變”。

這是《海拉德條約》簽訂一個多月後,遮羅王朝徹底改天換地。

大祭司夏爾瑪以攝政王的身份,代表遮羅王朝,和大宋帝國、潑羅王朝、朱羅王朝共同簽署了《海拉德玫瑰廣場條約》,正式加盟大宋帝國天竺半島特管區。

如此,大宋帝國天竺半島特管區正式成立,首任大總督汪若海的就職典禮儀式,在遮羅王朝皇宮廣場——玫瑰廣場舉行。

至此,天竺半島特管區分為四個區,分別是潑羅區、朱羅區、遮羅區和黛米拉島區。

尊重當地政治體制,設立攝政王制度,夏爾瑪、鳩摩羅、普蘭、黛米拉分別擔任上述地區的攝政王,對總督府負責。

汪若海的總督府就設在海拉德,德干高原適宜居住,不像北部平原悶熱潮溼,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中南部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完成開釋出局。

武勝的艦隊已經在鮫圓軍港靠岸,這次帶來了海量的人員和物資,包括許多農作物種子。大總督府的首要任務是穩定住民心,簡短說,就是吃上飯、穿上衣、住上房、看上病。

最讓人感動的是,趙構全面放開西北、東北和東南的路上以及海上通道後,最先湧進來的,就是救命的糧食。

足有上百萬石的糧食,分別由軍隊押運,迅速運輸到天竺半島各個地區最基層的糧店,整個天竺半島特管區實行一價管理,一袋五十斤精糧面,宋幣十元,一袋精米,十五元。要求所屬居民,可在通達錢莊開設的任何一個兌換點,將手中的金幣兌換成宋元,為期一個月,匯率為一比十,一個金幣兌換十元宋幣。

超過一個月,將不再兌換,宋幣將成為天竺半島唯一合法流通的貨幣。

天竺半島總督府將派出市場糾察,對整個糧食市場和貨幣市場進行監管,發現屯買屯賣、黑市交易、隨意提價等問題,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和區域主官。

軍事上最大的穩定,是將舒喀帶回來交給了圖拉米,換來圖拉米的和平隱退。

舒喀的遮密衛大軍並沒有損失多少,武成的“擒首”行動獲得巨大成功,主要是實施這次行動的是武成的偵察營,還不是像蛟龍這樣的特戰大隊,舒喀的遮密衛成了最好的陪練。

對於這個天竺半島的軍隊來講,特戰,本身就是一個全新和未知的領域,軍隊高層從來沒有聽說過,更沒有系統地去研究,更不要說實戰運用。而大宋帝國的特戰大隊已經涵蓋了五大戰區三大兵種,並且在實戰中多次得到錘鍊,大宋帝國軍事指揮學院下面就有專門的特戰學院,已經形成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完美結合。

這也是一種不對稱的戰爭。

軍隊的改制,交給了武成,在陸戰師的基礎上,設定天竺戰區,成立五大軍團,分別是獅子軍團、聖象軍團、鱷龍軍團、獵豹軍團和孔雀軍團,五大軍團組成天竺集團軍,武成擔任戰區司令員,兩位副司令員,一是提亞蒂,二是鳩摩羅手下的第一戰將哈默。

集團軍總部設在鮫圓大營,獅子軍團駐紮黛米拉島,聖象軍團駐紮在天竺南部的迪亞巴德城,鱷龍軍團駐紮在天竺西北部的德里城,獵豹軍團駐紮在東北部的西隆。

孔雀軍團作為唯一的女子軍團,建制不大,作為黛米拉攝政王的專屬軍團,平時直屬黛米拉攝政王管轄,戰時歸天竺戰區管轄。

這就是趙構第一次天竺半島特管區軍政大會的主要內容。

所有參加朝會的原三王朝的軍政要員,也是第一次感覺到了大宋帝國不一般的治國理念。

軍政分開,各有司屬,政務劃分明確,軍事發展迅猛。不過,也有讓他們不解的地方,就是整個大朝會,都是大宋帝國皇帝趙構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