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是傾向於在大名建都,等以後收復燕雲十六州後,遷都燕京。但這只是心中的一個想法,還沒有拿出來。

大名和歷史上的開封一樣,都避免不了被淹沒在滾滾泥沙之下。河運固然便捷,但隱患同樣嚴重,要是繼續定都開封,那麼,每年的防洪固堤的任務,著實不輕。

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許多大的利益集團都在開封,這樣不損傷這些集團的利益,對剛剛繼位大統的趙構來講,可以獲得更多的支援和幫助,有利於政權的穩定。還有,東京城近二百年的建城歷史,其厚重的都城文化,也有利於新朝的鞏固。

大名府是陪都,也具備定都的優勢,是糧食主產區,又接近出海口,向東就是山東半島和渤海灣,將來的航運發展起來,後世的黃驊、滄州、秦皇島等地,都是很好的出海口,戰略地位比開封要高。

自己經營大名府,也是順著這個思路來的,也偏向於大名府。但看下面人的意思,是側重於開封,畢竟,這才是大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至於時間,倒是沒有大的爭議,欽天監給出的日子是六月初九,時間上有點倉促,是因為趙構的1127鑄魂軍事演習,原來預計在五月底進行,突然加上登基這件大事,趙構就想模仿後世的大閱兵,和登基儀式一起搞,這樣一來,必須加快步伐,早做打算。既然如此,趙構決定不妨稍作讓步,隨著大多數的意思,還在東京定都。

但是如果這樣,各個軍團選拔、訓練、軍演、閱兵的時間,就太倉促了。趙構召集李綱、趙旭、宗澤、汪伯彥、歐陽珣、梁景六人,舉行會議討論一下趙構提出的方案。經過李綱提議,徵求欽天監意見,登基時間推後一個月,定在七月初九,在開封東京,舉行登基大典和閱兵儀式。

劉浩擔任總參謀長,倒是有點出乎人們的意料,趙構指出,劉浩在西線戰事表現出來的高瞻遠矚政治頭腦、沉穩精細、果斷決絕、統攬大局、心細如髮的品質,正是參謀總長這個位置上的最佳人選。關鍵是,劉浩的政治頭腦,是其他幾個軍團長沒有的,而且,綿裡藏針,平時不顯山露水的,關鍵時候,真能從政治角度考慮全域性,這才是趙構欣賞劉浩的地方。

劉浩騰出來的位子,先由第一軍軍長汪正奇接任,兼第一軍軍長。等以後逐步過渡安置各軍師主官。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東風還沒有吹到,炎熱的夏季,卻在不經意間到來。趙構忽然想到,開封府東京城,還沒有開闢出閱兵的廣場,雨季汛期的到來,防汛抗旱保夏糧豐收,也是一個迫在眉睫的重要事情。

當晚,趙構單獨召見李綱、宗澤,這一文一武,現在完全是趙構的左膀右臂,李綱正值當打之年,宗澤有點年齡偏大,趙構心疼老頭,把汪若海派給他,協助老頭處理事務。

趙構只有一個要求,必須在七月初一,完成一切準備工作。1127鑄魂軍演在六月中旬考核完畢,集訓半個月,七月初彩排兩次。七月初九的日子,不能耽誤,總參早就把軍演計劃下發到了各軍團,估計這幫小子都憋著勁兒呢,只是具體的人數、專案、要求,沒有下發,根據趙構提議,這些具體的東西,最後下發給八大軍團加西軍,順便,徵求這幾位的意見,按照以往的慣例,西軍,被授予“白澤”軍團,西方金位,白色,白澤乃神獸之首,能逢凶化吉,出自西域崑崙,暗合西軍位置,也是趙構對西軍的一種厚望。

席貢回去的時候,可是帶著趙構親自授予的“白澤”軍團軍旗。趙構現在手底下是九大軍團,軍團軍旗都是統一樣式,紅底,暗合宋國國旗顏色一致,黃色鋸齒鑲邊;軍旗左側留寬白,最上邊是大宋軍徽(一柄龍刃刀尖向下豎立,兩邊交叉環繞橄欖枝,簡潔明快的風格,卻又透露出一股不容侵犯的殺氣),下面是豎寫的軍隊番號;軍旗中間是碩大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