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學子大多出身百姓之家,對儒家的什麼經典沒有儒生那般維護,而且賈榮說的也在理,只要學會識文斷字,能夠治理地方即可,為何要整日背誦那些無聊的書籍。

“這樣的先生不要也罷。”賈榮嘆道。

天下人才何其多,為什麼就沒有一個對自己胃口的,突然,賈榮想到一直賦閒在家的蔡邕,蔡邕是大漢的治學之大家,學究天人,較之李真不知強了幾何,而且自己和他溝通起來也比較簡單,不如請他掌管學堂。

念及此處,賈榮帶領士兵匆匆離開,而賈榮和李真的一番交談也不脛而走,不得不說,賈榮在民間的威望,學子稍作思量,紛紛指責李真的不是,他們求學,不是為了什麼儒家之經典,而是想著報效西涼軍,不讓父母的心血白費,傾向李真的言論在大趨勢下被淹沒,同時亦有不少學子黯然離開長安。

“老師,你可曾明白徒兒的意思?”賈榮將自己的想法告知了蔡邕。

蔡邕皺眉思慮良久,道:“你是說無論是儒家還是兵家法家,皆可授予學生?”第一次聽到這種想法,蔡邕的第一感覺就是荒謬,但賈榮所言也是三輔涼州之地目前的情況。

“此事容我再考慮一番。”蔡邕嘆道,賈榮經常想出尋常人難以想到的東西,蔡邕見怪不怪。

“老師,涼州三輔之地,乃至以後的西涼軍治地,官員皆是出自學堂。”

言畢,賈榮告辭而去。

不得不說,賈榮最後的一句話具有很大的誘惑力,到時西涼軍治地的官員將和蔡邕都扯上關係,他在西涼軍中的影響力將會多大,蔡琰產下一子,是為賈家之長子,而他不得不為女兒著想。

兵家法家儒家結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學子學會治理地方,賈榮的目的很簡單,但蔡邕最擅長是儒家,兵家法家鮮有涉及。

輾轉回到將軍府,賈榮信手拿起桌案上的毛筆,在紙上寫寫畫畫,學堂的事,蔡邕答應的可能性很大,接下來就是如何培育指導員,還有就是讓軍中的將領接受教育,西涼軍發展極快,將領方面的人才逐漸出現啊匱乏的局面,賈榮決定開課,讓軍中的將領能夠學習知識。

當這個訊息在軍中傳開時,由此而來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從軍者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大老粗,別說什麼識文斷字了,自己的名字放到面前都很難認識,讓他們學習,恐怕難如登天。

學習知識從駐紮在城內的軍隊將領開始,但凡營將以上的將領分批參加,學堂的地方有限。

第一批參加培訓的將領中,大部分是羌人將領,姜羽身為這些人的楷模,郝然在列,這些羌人將領都能說上一口流利的漢語,也是當初賈榮苦逼之後出來的效果。

走進狹小的教室,有些將領就感覺到渾身不自在,摸了摸腰間的佩劍,不安減了不少,一些將領暗中一合計,決定等會給教書的先生來一個下馬威,讓先生不敢前來教書,那麼將領學習之事,不就不了了之了。

當看到出現在教室前方的人,眾將驚奇的揉了揉眼睛,沒錯,竟是賈榮,所有將領立即挺直了胸膛,嗡嗡的討論聲也隨之消失,至於方才想的整先生一把,也悄然收起。

目光掃視了一圈下首的將領,心中也覺得有些好笑,戰場上的驍將,卻如同小學生一般老實的待在座位上等待著上課。

“說一下紀律。”賈榮清了清嗓子說道:“在課堂上,對授課的先生要保持足夠的尊重,不然,哼哼。”

被賈榮看到的將領無一不縮了一下脖子。

“第一堂課就由我來上,在座的諸位都是經歷過戰場的將領,有誰能說一下如何在戰場上取勝?”賈榮問道。

賈榮的第一個問題就調動了將領的思維,這些人平日裡是大老粗,但到了戰場上,就變成了草原上狡猾的狼,敵人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