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在一番鼓勁之後,大鄭的戰爭機器也開始運作起來。
只是,因為寇仲那邊的聲勢極為浩大,所以王世充本能的以為滎陽一帶才是李欽主要的進攻方向,他講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那兒,他以重兵鎮守虎牢關、孟津渡,對那邊伊闕一帶的防禦而有所忽視。
因此在他兵鎮虎牢關的時候並不曉得,李欽已然帶領完全換裝的五萬火槍兵連同一百二十門攻城炮一起抵達張公瑾鎮守的洧陽城內。
張公瑾是王世充任命的洧陽守備,他是李欽軍的熟人了,雙方在一年前便有所接觸。
作為一名外姓將領,他自然不如王氏子弟那般深得王世充信任,只是他在年中唐軍進攻的時候,並沒有投降唐軍,使得他在王世充之後大清洗中倖免於難。王世充依舊讓他看守自己的南大門,卻不知道他早已被李欽所收服。
事實上,以王世充對外姓將領的猜忌和不公,在年中李世民進攻洛陽的時候,張公瑾便有投降李唐的想法。
然而他才有所動作,卻被鎮守武關的車騎將軍李靖給制止了。
“……我知道你是忿於王世充的不公併為了洧陽免受戰亂而想要投降的,但現在投降李唐並不是一件好事。天下苦於戰亂久矣,數年之內必然重新歸於一統。在這等情況下,只投降一次的人,比投降兩次的人更好一些。
李唐並非天下最大的勢力,其內部紛爭也是顯而易見的。你這樣投靠他,並不是非常明智的選擇。洧陽位於南陽之北,即是鄭皇的南大門,也是我們北大門,無論如何,我們也不能坐視李唐拿下洧陽。你若一意孤行,只怕我們最終會兵戎相見。”
這是李靖寫給張公瑾的一封書信之中表達出來的意思,這裡面有勸誡,也有威脅。
張公瑾面對南邊的要求不能答應,伊闕之戰留下的話題他還記著呢。自然不敢等閒視之,於是他趕走了慈航靜齋的說客,堅持下來,坐看李欽援助王世充的糧草物資一隊隊的北上,等到了李世民最終退走的時候。
因為他始終沒有投降李世民,所以王世充依舊讓他鎮守這油水並不是十分豐厚的洧陽郡。
由於和李靖有這麼一段事情,而且又從李欽對王世充的援助之中看到了南吳的富足與強勢,所以在李欽的特使沈落雁到來表達了李欽想要拿下洛陽的願望之後,張公瑾第一個表示自己願意加入李欽的麾下。
對於張公瑾的投靠,李欽自然是很開心。
在一番安排之後,洧陽秘密易幟,李欽軍隊糧草得以透過得以迅速透過洧陽轉運至伊闕。
而伊闕的守將是王世充的侄兒王行本。他見李欽大軍突臨非常驚訝。他還沒有想到洧陽投降的可能,以為李欽是直接從南陽過來的。
作為王世充的侄子,他當然不可能投降李欽。他想帶兵抵抗,卻不想他部將獨孤機不願如此。獨孤機是獨孤閥的人。以獨孤閥和李欽勾搭的程度而言,獨孤機自然之道自家最終還是要投靠李欽的。
於是,獨孤機在李欽兵臨伊闕的當晚發動兵變,將王行本拿下,將伊闕送給了李欽。
伊闕是洛陽之南的門戶,它的陷落代表李欽大軍能夠直接兵臨洛陽城下。
這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獨孤機的這等行為在王世充麾下引起了很大的風波。
如果說張公瑾的投降僅僅是他個人的的屈服,代表了那些外姓將領對王世充的不滿,那獨孤機的投降,則代表獨孤閥對李欽的全面投靠。
連鎖反應產生了,在張公瑾和獨孤機之後,郭慶以管州而降了李欽,切斷了滎陽方面和洛陽的聯絡;同時襄城留守時德睿以襄城郡投靠李欽,令李欽所部兵馬與寇仲連為一體。在這樣的情況下,滎陽首先成為了一座孤城。
此時,寇仲從李欽手中分得二十門攻城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