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了,正四處找關係想要調離韶州,避開這攤禍水。李肆要幹什麼,他既無心也無力阻攔。所以李肆居然能堂而皇之地將素來跟他關係要好的左營,整個都握在了手裡。

在惠州也還有一部分預備兵,那就是被打殘了的廣東提標。李肆透過三江票行給他們定月發放撫卹傷病銀子,還透過組織學習工商醫等學問,將被打得最慘的左右後營安頓下來。

李肆當然不會指望籠絡預備兵跟他一起造反。預備兵的用途有三個,一是維持秩序,保持地方安靖,由此來穩住老百姓,不讓他們在戰事爆發後跑掉,這個要求其實也是清廷的希望,所以他確信能做到這一點。說白了,這些預備兵的作用就是打醬油,在自己打醬油的同時,安撫老百姓跟著一起打醬油。

預備兵的第二個作用,就是提供潛在兵源。在這些人裡頭,總能找到對自己未來抱有更大期望的人,李肆能給他們這樣的空間。

第三個作用,跟第一個作用緊密相關,那就是給李肆充當耳目,於漢翼的情報組織,也會在這個群體裡大力發展下線。

就李肆現在的局面來看,能被歸入到預備體系裡的人,足足有兩三萬之多,這些人分佈在青田公司產業、官府的基層組織,以及綠營基層裡。

預備體系之上是守備。這部分人,不管是有心,還是被迫,反正都是能在戰事爆發時,能跟李肆站在一起的人。但他們的反叛之心還不夠堅決,只能指望他們為守護自家地盤的秩序而戰。李肆在英德、廣州、佛山、香港等地的若干要點,就要以他們為主體來防守。李肆不要求他們跟著自己舉反旗,而只希望他們能拒絕清兵入境,掌握該地。

守備兵就有健全的編制,以“衛”為單位,現在初步編有浛洸衛、李莊衛、青浦衛、九龍衛、佛山衛、東莞衛、清遠衛,每衛人手不定,以練勇、鄉兵和船丁等等官民各個層面上的名義為遮掩。

這些人就要接受一定程度的軍事訓練,而且主要使用清軍級別的武器。只要李肆投以少量的戰備兵,就能將他們整合起來,以“護境安民”的名義抵抗清軍。等組織完善之後,這七衛編制,大概能擴充到六七千人左右。

戰備體系,就是李肆的核心軍力。以之前的老司衛和香港水勇為骨幹,李肆在這一個半月裡急速擴軍,除了招納忠誠可靠的人之外,連帶那些願意簽下生死契,以命換銀子的人都招了進來。只要有這樣的決心,再以豐厚待遇,思想灌輸和各方面的打磨,還有原本的核心骨幹把控,李肆相信半年之後,這支軍隊怎麼也能跟著自己上戰場與清軍對戰。

這麼一來,兵源構成就複雜了。盤石玉帶著的連南瑤民,本就對清廷抱有反意,銀子還是其次。孟松江手下的佛山兵,一方面是眼饞銀子待遇,一方面是好勇鬥狠,總想有揮灑飽滿熱血的舞臺。甚至還有一翼廣州兵,他們不少都是南海縣典史署的巡丁,還有不少是尚俊任職番禺縣捕頭時所接觸的三教九流之輩。

這支核心軍力,依舊被統稱為青田司衛,下面卻劃分出了南北中三個營。北營的戰略方向是湖南和江西,戰場以山地為主,統轄有英德左右翼、連瑤翼、曲江翼、翁源翼,五個翼兩千人左右。北營的兵跟李肆關係深,相處久,訓練足,現在已經是能戰之軍。

南營以之前的香港水勇為核心,轄有九龍翼、香港翼、大嶼山翼、大鵬翼,四翼一千五百人。這支兵力擅水,配合正在組建的海軍,是未來李肆規劃的海軍陸戰隊。戰略目標是襲擾遲滯福建來敵。

中營是核心打擊力量,李肆將之前的老司衛分出一半來擴建中營。領有青田左右翼、北江翼、佛山翼、廣州翼以及從東莞、順德、花縣、佛岡等地招募來的零散兵源組成的後備翼。單獨組建的炮翼也包括在內,七翼三千人,等到訓練完成,將是一柄鐵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