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以才被觀眾視為模糊。
模糊思維並不是淡化故事性,而是將不合常理但現實中又的確存在的故事經過藝術的加工變成一部影片,這種影片無論它是否打著藝術的旗幟,都同樣會引起人們的思考。當然,拍攝電影的目的並不完全是為了要引起觀眾思考,那未免有些太累了,但一部好的電影必定會有一個主題,也許是清晰的,也許是模糊的,但它一定存在,那麼受眾也一定會被影片所觸動,所以他們的思考也是自然的。而模糊的影片則會給予觀眾更為廣闊的思索空間。
前面說過,模糊思維下的影片會使觀眾自然地產生思考,那麼他們為什麼會思考這部影片呢?對於任何人來說,沒有見過聽說過的事情往往就會引起他們的思考,這是每一個具有觀影經歷不由自主的條件反射,最起碼來說,出的影院的觀眾一定會對影片產生一個非常模糊的印象,即這部影片是好是壞,雖然好與壞的原因不一定說得出來,但那畢竟是對影片的
由於現實生活的原因,人們對每一個電影情節的發展趨勢都會有一種預測。這個問題就牽扯到關於現實性與現今性的區別。現實性往往來自於人們對現實生活的一種把握,於是它往往是直白的,沒有什麼突兀可言,而觀眾的預測也經常來自於現實性。但現實性對於一部影片來說則是最大的弊端。上面已經講過,觀眾要的是沒有想到的發展,而現實性雖然可以證明觀眾的智力,但久而久之,這樣只能使他們喪失觀影時的興趣。所以,編劇在模糊思維的指引下對情節的安排是一種現今性,即僅從故事而言,發展到這個情節,沒有人會想到下面情節的走向。這樣的編劇就是最明確地告訴觀眾,現在你正在看一個從來沒有發生過的新的故事,從中你可以得到前所未有的體驗,可以試想,這樣的宣言遠比廣告更能提起觀影者的興趣。所以現今性是故事情節安排的必然手段,只有這樣才有創新。
與現今性相輔相成的還有一種方法名叫圍棋思維。我們知道在下圍棋時,除了全力爭奪某個地盤以外,對手是很難知道你會在什麼地方落子。我們將那所謂的對手比作觀眾,這樣就很清楚地明白為什麼要具有圍棋思維,因為我們要的是一個面,而不是如跳棋一樣的線性思維。當然,這種思維下的影片極為可能造成劇情下的散漫與拖沓,但其中也不乏有好的例子,如《離奇命案》中那個女警察的戲份。
綜上所述,無論是圍棋思維還是現實性與現今性的問題,都是為模糊思維所服務的,而模糊思維的關鍵是超出觀眾的觀影經歷,對於現代的影片來說,這一點很重要,畢竟我們都是想讓觀眾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新的體驗,藉助於高科技手段雖然是方法之一,但它畢竟少了許多的社會色彩,而對於劇情的把握則是影片的最重要的東西。再回到關於DV的話題上來,與模糊思維極為相似,這裡面存在著道上的相同之處。
韓兮
2001年於小西天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甯浩現象:終於開竅了
對甯浩的初次記憶是在電影學院學習的時候,那時候的大學生電影節上有個短片參賽的專案,在那一屆上,甯浩得了頭獎,作品就是《星期四,星期三》。關於這部作品的記憶並沒有太多,感覺就屬於大凡導演都要拍的那種《童年往事》之類的作品,不過其中一個轉場鏡頭在當時很受議論,就是書包飛起的鏡頭,有人說那是仿了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雖然很過癮,但還是少了些原創的精神。大學生電影節,書包飛起的轉場,這就是當時對甯浩的所有印象,然後這個人便消失在我的記憶中了。
五年過去了,他以一部小成本的娛樂片再度出現在我的視線中,這多少令我有些驚訝。
五年前,筆者也抱著學院派的思想看待中國電影,那時對甯浩除了羨慕得獎以外似乎沒有任何想法了,三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