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地理優勢了。
要徹底擊敗美國,並且使美國無條件投降的話,那麼就必須要在陸地上擊敗美國,只要美國人有足夠的抵抗意志,以美國廣袤的國土,豐富的戰略資源,能夠自給自足的物產,要想透過海上封鎖,戰略轟炸來擊敗美國,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真要與美國打地面戰爭的話,只有三條進攻路線。
一是從太平洋登陸,可以選擇在美國西海岸,或者是北面的加拿大,或者是夏洛特皇后群島,反正就是從太平洋方向直接發動進攻,這為西線。二是從墨西哥直接進攻美國的西南部地區,沿墨西哥灣向美國東南部地區推進,這為南線。三是從北大西洋直接攻打美國東海岸,可以選擇在古巴,巴哈馬,或者是紐芬蘭島建立前進基地,這為東線。
這是進攻美國本土的三條線路,除此之外,就沒有別的辦法了。這其中,不管是東線還是西線,最終都要發動大規模登陸作戰,其難度是異常巨大的,遠比攻打關島,索羅門群島,澳洲,夏威夷群島,以及巴拿馬困難得多。談仁皓還沒有具體計算過需要投入多少兵力才能在美國本土登陸,可這個數字不會少於100萬,還僅僅只是地面部隊的規模,如果算上航空兵,艦隊,後勤保障部隊的話,恐怕就要超過200萬了。兵力應該不是問題,不管是陸軍,還是海軍,都可以輕鬆的抽調出大批兵力,可問題是,這麼多部隊所需要的裝備,物資,還有投送部隊的運輸能力怎麼解決?
可以說,如果真要在陸地上與美國開戰的話,墨西哥這條線路是最理想的選擇。只要墨西哥參戰,就不需要發動登陸戰役,墨西哥的港口也可以接納帝國的運輸船隊,作戰物資可以方便是送到前線去,兵力投送也可以用運輸船隊來完成,而不是登陸艦隊。另外,墨西哥本身就是一個前進基地,而不需要在登陸美國本土之前獲得另外一個前進基地,還可以在墨西哥修建大量機場,部署大批航空兵。
最理想的不等於最現實的,不管怎麼說,談仁皓作為海軍將領,並不希望透過地面戰爭的方式來擊敗美國,如果透過戰略轟炸能夠達到目的的話,那為什麼要成百萬的帝國將士去送死呢?至於政府如何說服墨西哥參戰,這不是談仁皓應該關心的,他要關心的還是怎麼打好眼前的戰役。
絕密檔案的的最後還附帶了一份人事資料,談仁皓還以為是給他派來了一名新的手下呢,可他仔細一看,才發現這是一份美國將領的人事資料,一個他之前沒有接觸到,也沒有多少認識的美國四星上將的資料,而這人就是差點扭轉了戰爭結局的艾森豪威爾上將。談仁皓開始還沒有怎麼注意這份人事資料,可當他看到後面的時候,立即意識到,這絕對是一個與尼米茲類似的,能夠在戰場上給帝**隊製造巨大麻煩的將軍。
艾森豪威爾出身在西元19世紀90年,也就是唐歷1272年,畢業與美國陸軍軍官學校,也就是後來的西點軍校。與那個時代出身的美國絕大部分軍官不一樣,艾森豪威爾選擇成為職業軍人的動力不是個人愛好,也不是父母的意志,而是其貧寒的家境。他的六個兄弟都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甚至連中學都沒有唸完,而艾森豪威爾也是在拿到了全額獎學金之後才免費進入了西點軍校,從此開始了他的職業軍人生涯。更戲劇的是,在進入美國陸軍軍官學校之前,艾森豪威爾曾經考取了美國海軍學院,也就是尼米茲畢業的學院,結果卻因為超齡而未被錄取,如果當年艾森豪威爾進入了美國海軍學院的話,也許他就將成為第二個尼米茲,太平洋戰爭也許就會是另外一個結果,而整個第二次全球戰爭也有可能以另外一種方式結束!
艾森豪威爾進入了西點軍校後,他的運氣並沒有好轉,因為在他這一屆的168名畢業學員中,足足誕生了56名將軍,被成為“將星雲集之班”,而在這168名畢業學員中,艾森豪威爾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