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明的知府知縣變成了大清的,其他一切均未改變,於是投降的官員越來越多。除了崇明島外,整個南直隸的全部官員均都投降,也包括江陰嘉定等地。
弘光帝已經被清軍嚇破了膽,派陳洪範為使者,試圖與清軍議和。誰知陳洪範卻直接投降了滿清,把杭州的底細盡數告知博洛,並且向博洛獻出攻陷杭州之策。
回到杭州之後,陳洪範先是說服了兵部尚書張秉貞,繼而和張秉貞一起勸說負責宮廷安全的馬士英的兒子馬鑾。
誰都知道大明大勢已去,再抵抗下去只能兵敗被殺,若是投降大清的話,貝勒博洛許諾,會封馬鑾為杭州知府。在陳洪範的勸說下,馬鑾果斷的答應了投降。
六月十二日,清兵進軍塘西,直逼杭州城下。弘光帝再也坐不住了,重施舊計,試圖逃到鄭鴻魁的船上,再逃向福州。
馬鑾護衛著弘光出城,卻沒有往海邊而去,而是直奔清軍大營。弘光知道大事不好,哀求馬鑾不果,下了馬車再不肯前行。馬鑾命令屬下拖起弘光,可是懾於皇帝威嚴,他屬下計程車兵均不敢對弘光無禮。沒辦法,馬鑾和陳洪範二人一人抬著弘光的頭部一人抬著弘光的雙腿,硬生生的把弘光從馬車上拖開。然後又馬鑾揹負著弘光前往清營。
弘光哀求不果,狠狠的咬在馬鑾後頸上,直咬下一塊肉來,鮮血從馬鑾脖子上不斷流下,溼透了整個後背。
弘光被俘,方國安自知大勢已去,率領屬下軍隊退過了錢塘江。馬士英雖然是個奸臣,卻比兒子有骨氣的多,也跟著退到了江東。
六月十四日,清軍不費灰之力佔領了杭州。博洛趁勢派出使者招降浙東各府和避居在這一地區的明藩王。
避居在江浙一帶的明朝藩王有潞王朱長淓,居蕭山的周王,居會籍的惠王,住在錢塘的崇王,以及居住在臨海的魯王。
除了魯王以路遠,辭疾不至以外,其他各王都趕到了杭州,然後被博洛協同弘光一起送到了南京,後來隨著多鐸的撤軍被押送回北京。
杭州陷落,弘光被俘,標誌著南明朝廷徹底被滅,整個中華大地徹底淪陷。
(未完待續。)
第四百一十四章 監國
整個六月,不時有明軍士兵越過長江,逃到崇明島,帶來了各地紛紛投降的訊息。
滿清的兵力不足以佔領江東龐大的地區,清軍的主力也只是沿著京杭運河進兵。多鐸往各地派出了招降使者,蘇州常州松江各府縣先後投降。
江南百姓們已經預設了改朝換代的事實,並沒有反清的意願。“東南諸邑,一時帖然,猶若不知有鼎革之事者”。常熟、太倉、松江、吳淞等地的殘餘明軍或是投降,或是逃入崇明島。
在博洛攻陷杭州,俘虜了弘光帝之後,浙江各府紹興寧波也都紛紛降清,偌大的江南好像就剩下崇明島一隅還打著大明的旗幟,這讓島上有識之士無不心情深重。
每日都有零星的明軍士兵逃入崇明,然後陸續有一些明朝高官也乘舟來到了崇明。
淮安巡撫田仰和總兵張朋翼等人原來隨著劉澤清逃到了大海,本打算乘船逃往南方,遇到颶風被迫回返。停駐在黃河口外廟灣海口。
和對前途絕望萌生了降清念頭的劉澤清不同,田仰與劉澤清部將張士儀、張鵬翼、王朝先等人都不願投降,他們帶著水陸軍數千、船隻千餘艘向南駛去。因田仰、張鵬翼等人素與崇明鄉紳沈廷揚交善,他們便來到崇明島上岸。
另外撤退到崇明的還有下江道荊本徹,監軍道王臣縉等。
對這些來到崇明的官員,任思齊熱情款待,不過這些人原來都是朝廷高官,卻是不好安排,只能先閒置起來。
可是田仰等人卻不甘寂寞,竟然生出擁立義陽王的主意。
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