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本卻不同意任思齊的看法:“當初王直徐海之時,朝廷政令一統,東南各省官兵幾十萬,更有俞龍戚虎等無敵上將,王直徐海之流縱然勢力龐大,豈能得逞。可眼下卻不一樣。”

“有何不一樣?”任思齊沉聲問道。這個宋立本是個有野心的人也很有本事的人,這樣的人很危險,任思齊不知自己能否駕馭得了他。

“公子可知大明眼下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嗎?”宋立本沒有回答,卻反問道。

“當然是內憂外患了,內有流寇肆虐中原,外有滿人屢屢寇邊。”任思齊隨口答道。

“公子英明,正是如此。眼下朝廷需要同時應付闖賊等流寇和滿人韃子,朝廷大軍陷於中原以及關外兩處戰場,根本沒有精力應付其他地方。而眼下各地精兵集於北方,江南各地的守軍都是些老弱病殘,毫無戰鬥力可言。拿舟山參將黃斌卿來說,岱山離舟山近在咫尺,可是我們在岱山盤踞多年,黃斌卿愣是不敢前來圍剿。”宋立本堪堪而談,訴說著朝廷在江南力量之薄弱,在他看來只要擁有一支精銳人馬,就能把整個江南攪得天翻地覆。

“我觀公子雄才偉略、胸懷大志,如今兵強馬壯、佔據了岱山,若是以此為根基銳意進取,不難成就一番偉業!”宋立本的言語極盡誘惑,竟然竭力鼓動任思齊造反。

“夠了!”任思齊怒斥道:“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朝廷雖然被闖獻流寇滿洲韃虜牽制,但擁有的實力依然無比強大。即使聲勢浩大的奢安之亂又如何?還不是被朝廷平定下來。東南之地乃我大明根本,若是亂了,豈不是讓流寇韃虜趁機坐大!我堂堂秀才,得的是朝廷功名,讀的是聖賢之書,天下正多事之秋,正當為朝廷效力、解黎民於倒懸,豈能做出不忠不孝之事!”

宋立本面帶微笑的聽著任思齊的斥責,心中不僅沒有惱怒,反而有些沾沾自喜。他說前一番話的用意自然非是勸任思齊作亂,而是要藉機觀察任思齊的志向。任思齊口口聲聲忠於朝廷,然而言語之中卻隱含了借朝廷勢弱藉機壯大自己的野心。

宋立本常年行走各處,認識到大明早已腐朽不堪,朝廷政爭不休,官員貪婪成性,軍隊毫無戰鬥力可言,百姓水深火熱之中,此時正是末世之像。當此末世,若能投奔明主,風雲際會之下,不難成就一番大業,大可以封侯拜相,小也可以弄個一官半職!所以他前番竭力鼓動周閔召集人馬舉事,現在又勸說任思齊。

他觀察出來任思齊是個冷靜之人,不會輕易被他鼓動,但是任思齊同樣是個有野心之人,若有機會定然不甘寂寞!

一番言談之後,二人心照不宣的停止了這個話題的討論。對任思齊來說,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儘快的壯大自己的實力。想壯大實力的話,人口和財富是不可或缺的兩大因素。財富可以透過出海貿易獲得,人口就不好辦,現在任思齊也就幾十個手下,實力實在有限,這也是他撫慰岱山百姓的原因。

對任思齊的到來,岱山百姓熱情有限,在他們看來,朝廷早已放棄了岱山。岱山巡檢司撤掉不說,舟山本島的官府早已多年絕跡岱山,任由岱山讓海盜盤踞。

而且對很多岱山百姓來說,有沒有官府對他們影響不大,向官府交稅和向海盜納糧是一樣的,可能海盜還盤剝的更輕一些。

不過既然任思齊能輕鬆剿滅海盜,而且釋放出了善意,表示不追究村裡漁民和海盜的瓜葛。對任思齊的善意,村民們還是領情的,各村都繳納了一些糧錢,犒勞辛苦的官軍。任思齊好笑之餘,一一拒絕,他的目的不是為了這些錢糧,而是爭取百姓們支援自己。

不僅沒有要各村的錢糧,任思齊還拿出部分從海盜巢穴繳獲的各樣物品如布匹、鐵器之類,低價賣給了各村百姓。都是一些生活必需品而且價格便宜,村民們爭相搶購,這也使得他們對任思齊的印象好了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