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猛烈的火炮轟擊。
繼續攻擊的話,也許能夠獲勝,可是己方必然損失慘重。最起碼那五十艘艨艟戰艦恐怕一艘也不能倖存,那裡面可是有自己的一千親兵啊!而失去了這一千親兵,自己在左軍的地位必然下降!
即使能打敗面前的敵人又能怎樣,在岱山軍的後面可還有黃得功的大軍!
此刻,李國英的心情是無比的灰暗,不能再打下去了。沉吟良久,李國英就要下令退兵,抬眼看時,卻見己方戰船卻已經掉了頭,紛紛向後逃去。
ps:說明一下吧,每天的基本更新是四千字。或者一更或者兩更,反正基本更新量就是四千字。另外根據心情會有不定時加更,比如撿著錢了,過生日了,過節了,讀者打賞個舵主盟主了,會加更。(未完待續。)
第三百二十五章 潰敗
以左良玉軍的戰力士氣,根本就沒有死戰纏戰的勇氣。若是順風仗還行,大部分士兵會很有興趣,比著搶著勇往直前好滿足燒殺擄掠的心理。若是逆風仗,形勢不妙還未等交戰的部隊,後方的軍隊早就一瀉千里了。
這就是左良玉軍或者說大部分此時的明軍的現狀,要不然為何擁有二十多萬軍隊又有武昌堅城可守,卻不敢和被清兵追趕的順軍作戰?要不為什麼南明總數五六十萬的軍隊,面對十餘萬滿清兵卻紛紛投降,連一場像樣的仗都沒有打過。
對軍官來說,手下計程車兵就是他們的身家財產,士兵折損嚴重的話他們就毫無地位可言。而對普通士兵來說,當兵就是為了混口吃的,傻子才會拼死作戰。什麼家國大義,那是什麼東西?和我們普通士兵何干?
這是一種悲哀,一種時代的悲哀,也是大明的悲哀。大明立國兩百多年,到了生死存亡之時,上自朝臣士大夫,下至普通計程車卒,根本就沒有多少為了朝廷肯為國盡忠之人,一個個想的只是保住自己的身價性命。
當然為國盡忠的人也有,像被左良玉囚禁在舟中的江督袁繼鹹,歷史上當二十餘萬左軍降清之後,他卻不願投降,被滿清殺害。像現在揚州的內閣大學士史可法,且不論他的能力如何,可是民族氣節卻是沒得說。
扯得有些遠了,回過頭來再看戰場。
面對岱山軍猛烈的火炮轟擊,看著身邊的戰船一艘艘被擊沉,大多數左軍水兵早已嚇得心膽俱裂,還未等李國英下令撤退,已經紛紛調轉船頭,往後方逃走。
可是三四里寬的江面上,左軍船隻卻有近千艘之多,倉皇間逃走卻又一下子哪那麼容易掉頭。
爭搶之時,好些船隻相互之間碰撞在一起,無數個左軍士兵撲通撲通的落入江水之中。
每一艘船都想奪路而逃,好躲避對面岱山軍那可怕的炮火,可是水軍不比陸軍,江道雖寬也就三四里,若是有組織的話,這麼多船全部掉頭撤退也需要一些時間,更何況這種無秩序的逃走。
短短的時間內,左軍水軍一片大亂,百舸爭流、千帆競逃,其混亂不僅使得統帥李國英手足無措就連遠在一里多外公主號上的任思齊都目瞪口呆。
這就是這個時代明朝的軍隊嗎?可真長了見識,前一刻還氣勢洶洶,轉眼間就一洩如注,這變化竟然如此之快!
“下令,全員出擊,務必把左軍水軍全殲!”震驚之餘,任思齊趕緊下令。位於船陣之後的岱山軍戰船一艘艘駛出,從大船之間預留的通道中殺出,在茅十八等人的帶領下,向著前方的左軍船隻殺去。
當作炮臺的大船也紛紛拔起大錨,升帆轉舵,準備靠近戰場繼續轟擊,好給對方施加壓力。
岱山軍的船隻共八百餘艘,其中三百艘是從岱山帶來的,五百艘則是在鎮江徵調而來的各種江船。這麼多船隻自然不肯能全部派出作戰,因為其中有很多隻適合運載貨物的貨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