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激烈,已是兩建兩拆。
去年皇太極繞道蒙古,千里奔襲到了běijīng城下。袁崇煥被抓下獄,祖大壽膽顫,逃回遼東。在孫承宗的力斥之下,他才繼續當著明廷的總兵,如今就被派在大淩河修城。
“東家,”一個黑黑瘦瘦的男子叫了一聲,“如今山海關外都是一群吃飽了撐的,咱們若是再送東西過去,很容易被人撞見啊。”
王登庫想了想,道:“我想,既然大汗有心要打仗,肯定不會缺什麼軍資。咱們要是能混在大淩河築城的勞力裡,暗中在城牆裡灌上火藥……”
眾人眼裡噴出了絢麗的火花,紛紛為東家的這個主意叫好。
若是將火藥封在牆裡,攻城時只要鑿開牆壁,點上一把火,那不就和被大炮轟了一樣麼?
“高!東家實在是高!”眾人齊齊道。
“嘿嘿嘿,只要大淩河破了,孫承宗就得承擔戰敗之責,乖乖回家抱孫子去!就算是神仙和皇帝加起來也救不了他!”王登庫知道晉黨已經安排好了後手,決定直接從孫承宗這麼個根基不固的閣老下手。非但阻力較小,而且因為孫閣老的名頭太大,造成的威懾自然也更大。
眾人原本興奮的勁頭,瞬間被澆滅了。
——如果神仙插手了,金國真能贏麼?
……
“當然不能讓他們破了大淩河!”錢逸群坐在山海關總兵府,一臉驚訝地看著滿座高官:“更不可能沒打就把大淩河讓出去呀。”
錢逸群回憶起上輩子的歷史課,大淩河之戰還是明清之間十分關鍵的一戰。
這一戰,女真人第一次使用圍困打援的戰術;第一次出動了自己造的大炮;第一次認識到了軍紀的重要xìng,在短時間內不再屠城。
而且,這一戰徹底摧毀了明軍在關外,也可以說是全國,最jīng銳的部隊——關寧鐵騎。
相對於明軍而言,這一戰也是自從與女真人交手以來,最體現風骨的一戰。
祖大壽麵對皇太極的五萬旗兵,從八月初堅守到了十一月初九。當時城中軍民一共三萬人。被困之後久等援兵不至,宰殺戰馬充飢。然後便是吃死人、民夫、輔兵……幾乎是將所有能入口的東西都吃了。
至於詐降、偷營無所不用其極,卻是收效甚微。
最後祖大壽投降的時候,大淩河城中僅剩一萬一千六百八十二人,馬三十二匹。
三個人裡便餓死兩個,這已經大大超過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在這種情況下,苛責祖大壽投降絕不是什麼理直氣壯的事。
何況祖大壽也只是權宜之計,這次投降之後。他很快就騙了皇太極,帶著人逃回錦州,又繼續在錦州固守了十年。最終錦州淪陷的時候,也是因為被圍困多rì,城中斷糧,人人相食,祖大壽才第二次投降滿清。
不同於其他漢jiān,祖大壽投降之後,就如徐庶進曹營,再沒為異族出力。
所以說。以大淩河如此重要的戰略地位,以及祖大壽在此歷史上的表現。錢逸群絕對不願意放棄其中任何一個。
雖然歷史上此戰必然爆發,但此刻山海關中卻還沒統一思想。一幫人認為大淩河儲備少,城池新修尚未完全竣工,應該退回來。起碼退到錦州、松山。另一幫人則是錢逸群這種看法,非但要守,而且得守住。
他們支援死守的緣故不像錢逸群那麼單純,主要是擔心丟了大淩河之後朝中的反應。對這些人來說。城可破,命可丟,頂上烏紗不能有事。
孫承宗坐在主座。看清了每個人的反應,終於悠悠道:“虜醜糾集十萬之眾,終究不會毀了大淩河就走。若是丟了大淩河,小淩河和錦州就更防不住了。老夫看來,即便厚神仙不發話,咱們也得死死守住。”
督師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