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濮陽城城池高大,加上丁淮這次的行軍速度不算快,而且在路上丁淮便已經得到了報告,韓烈、臧霸兩人率領息縣的一萬敗兵逃到了濮陽,和這裡的卜已會合一起,所以城內的準備應該是十分充分,這一仗並不好打,也許應該是丁淮進入三國以來,將要經歷的最艱難的一次攻堅戰。
漢末的黃巾大起義看似規模宏大,而且參與造反的人數極多,但是卻並不是十分可怕,鎮壓起來並不太困難。究其原因呢,應該有兩個。
第一,儒家思想的成功是在漢朝,儒家思想是被歷來統治者用來維護自己統治的最有利的思想工具,其想講究君權神授,天命所歸,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成為皇上的,所以幾乎沒有人敢對於皇權進行挑戰。張角的黃巾大起義雖然是造反,是對皇權的挑戰,但是參與其中的百姓卻並不是抱著要推翻漢朝的統治的思想,只是由於漢朝的**導致的生活窘迫,為了生計,更重要的是受了太平道思想的蠱惑,才不得已參加造反。
第二,黃巾軍的數量雖然眾多,並且曾令漢朝政府一時措手不及,但是,黃巾起義並不像後來朝代的諸多起義那樣,逐步建立自己的根據地,拉攏民心,並不斷擴大,直至推翻當朝統治為止。而黃巾軍基本以搶掠為目的,只是佔據一些州郡的重要城鎮,對於周圍的小縣城等只是搶掠一下,並不派兵駐守。這也就是為什麼丁淮攻下了宛城,就能結束南陽的戰事,攻下息縣,汝南的戰事就平定了的原因。
雖然濮陽城易守難攻,但是隻要能將這座城池拔下,東郡的戰事也就可以完全結束,黃巾起義的戰火基本就可以被消滅殆盡了,而丁淮也就可以率領大軍前往廣宗,協助皇甫嵩對張角的最後一戰。
丁淮在望向濮陽城的城頭的時候,心中已經知道這一仗的艱難,也許經歷幾次的交鋒,韓烈和臧霸應該不會再出城與自己進行作戰了,這一次恐怕必須要進行自己一直以來不願意使用的強行攻城了。
按照以往的習慣,丁淮第二天仍舊是率領大軍來到濮陽城下,列好隊形,向黃巾軍發出挑戰的訊號。這樣做有一個好處,因為雙方兵力相當,若是敵人不敢出城應戰,則對於敵方軍隊計程車氣是個不小的打擊。
丁淮算準了卜已這一次必然會領軍出來迎戰,因為雙方兵力相當,甚至於黃巾軍的兵力還要高於官軍的兵力,所以卜已是不會看著自己軍隊計程車氣在開始的時候就受到打擊,而且只是聽韓烈、臧霸說丁淮此人如何厲害,卜已並沒有和丁淮接觸過,心中頗有不服之意。
卜已無疑是一個十分優秀的將才,手下的六萬大軍並不像丁淮之前對陣的那些黃巾軍一樣,而是有著和自己手下官軍基本相同的軍紀和鬥志,而且就在韓烈、臧霸到來之後,卜已已經又在城內招募了兩萬新軍,正在加緊訓練。
果然如丁淮所料,卜已親率大軍出城迎戰。
兩軍對陣。看到丁淮所率軍隊軍紀嚴明。士氣高昂。卜已不禁心中暗暗佩服。難怪趙弘、波才、彭脫。韓烈、臧霸他們一敗再敗。單從士兵地素質上來看。丁淮此人確實不簡單。而看到卜已地軍隊質量竟然不比自己差多少。丁淮心中在對卜已暗中讚賞地同時。更是心憂這場戰鬥地艱難恐怕會比自己預想地要難上許多。
似乎比較有默契。當龐德出陣挑戰地時候。韓烈揮舞著大刀迎了上去。成廉出陣挑戰地時候。則由臧霸接住。四員大將在陣中殺將起來。經過多次交戰。大家地實力差不多。所以四十多回合過去了。四人在場中依然是勝負難分。
由於韓烈、臧霸地存在。丁淮原本也沒有想在這一仗上做什麼文章。自己更沒想出手。只是讓龐德和成廉舒展一下筋骨罷了。所以在四人大戰了將近一百回合地時候。丁淮選擇了鳴金收兵。雖然韓烈已經開始處在了下風。臧霸更是已顯狼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