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路��灰路��蚩�鹿褚豢矗�簧僖路��疾緩鮮剩�緩鮮省Q±囪∪ィ�故譴┝爍詹磐嚴呂吹囊路�C話旆ǎ��撕孟裉焐�褪且路�蘢櫻�芤�疑弦渙郊�玫淖暗忝琶媯�涫擔�乙膊幌耄�墒遣壞貌蝗プ觥!�
岳父說:“買衣服,別買那些帶子多的,鬚鬚溜溜的,或者口袋多,不知道要裝多少錢才裝得下似的。真正用得著的口袋就那兩個,最好,別在口袋裡放東西,顯得鼓鼓囊囊的,炫富嗎?”
德志說:“沒錯。”
德志的岳父在京都當過兵。喜歡簡單的生活,透過剛才一席話,可見他當初的選擇,只是軍民一家,和德志的岳母結合,相互影響,慢慢地變成了瑣碎起來,也漸漸消失了軍隊的作風,慢慢地和平民一樣了。
不過,骨子裡還是渴望那種生活,孩子一多,如同小牛,牛欄裡就不太乾淨了。可是,牛很有用,少了牛,槽頭乾淨,沒牛就沒生命,沒有勞動力,就沒有了收成。光圖槽頭乾淨,還是遠遠不夠。
德志幫岳母燒火,德志會做的不多,鋸木頭、劈柴、然後碼堆,這些粗活,德志會幹,但不能幹時間長,畢竟不是經常下力氣的人。想必他們也能體諒。再就是,村裡生活跟城裡生活不同,城裡有煤氣,不用砍柴、劈柴,也不用擔心沒有柴。村裡什麼都有,從燒的到吃的,要啥有啥,就是燒火不方便,需要合作。當然,如果功夫高,也能一邊燒火一邊做飯,這可能也分等級,德志不知道排在哪一級,他在努力學習燒火,儘量讓火發揮到作用。
鄉下人做飯,還是靠柴禾,這些東西,燒起來特別有勁兒,做出來的飯菜格外香。除了棉花杆、芝麻桿還有樹枝,這些東西在德志岳父母家隨處可見。加上附近有短松崗,其它雜樹也挺多。靠山不愁柴,靠水不愁魚,這裡有柴有魚,的確是個好所在。德志不是為了生計,寧願在鄉村生活,這裡沒有什麼不好,只不過他的條件達不到,如果有錢,就不用種地。想吃菜,就種一點,也不累。德志的目標就是朝著這個方向走,爭取早點實現。
城裡做飯靠煤氣,這些液化氣非常快,用來燒水還可以,但是用來炒菜做米飯,就無能為力了。
吸引德志回到岳父母家的原因之一就是來體驗一下,農村人的飯食,跟城裡比起來,有格外的風味兒。
燒火也有學問,把柴擠成一堆,火容易熄滅。德志開始燒火,沒經驗,火老是熄滅,不停地用吹火筒吹,才有火起來,但沒過多久,灶膛裡的火又熄滅。岳母說:“等你燒火,我們到晚上都沒飯吃。將柴架起來燒。火要空心,這樣才不會熄滅。人要實心,才會有真朋友。”
德志很感謝岳母這番話,原來,燒火也充滿了哲理。
德志不知道他妻子為何不懂這些,他們姊妹四個,相對來說,老四還懂事些,其他幾個都太直率,不知道如何拐彎。這樣容易得罪人。包括德志,都和得罪差不多的音,不知不覺,就把人給得罪了。
而德志的姨妹子,卻是發高帽的。腰裡別了一圈的高帽子,見了誰都發一頂,吹捧幾句,人家就高興極了,沒有辦不成的事。這些高帽子都不需要去投資,花很多錢去買,而是因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說話得體,不知不覺就進入了設計好的話題。
麵條、饅頭都不算白,可是吃起來有一股麥香,沒有染色,沒有新增劑、沒有防腐劑、膨化劑,很好。這些原始的食品,沒有深加工,倒顯得受人歡迎,看起來不太好看,但是,吃起來覺得香甜,另外,還吃的比較安心。要是回來,種地的肯定是德志的妻子,德志不會去種地,他種不好,反而落埋怨。在農村,沒有閒下來的時刻,總是做不完的事,不是這事,就是那事,事做不完,一方面是人貪心,總想多撈一點。另一方面是習慣,做慣了活兒,突然停下來,恐怕要鬱悶出疾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