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開始吃飯,喝酒自然不用說,大家還在矜持,看看誰先投降,可能還需要裝下去,一直裝,裝到實在裝不下去了再說。

吃了飯,來支書小坐了一會兒,就藉口走了,拿著一根牙籤,一邊走一邊透,其他人也都散去。

德志他們被安排在這裡住下。上了三樓,有兩個房間,註定要有一個人住單間,因為有三個人。

毫無疑問,他倆住一間房,房間還可以,兩間房,都有窗戶,德志住在靠近公路一邊的房間,那裡來往的車輛有些吵鬧,顯然不利於休息。他倆選擇在靠近田野的房間,窗戶外面,除了田地,就是遠處的高山,一片綠油油的世界。

德志一開窗,也看得到青山,但是最多的還是房子,馬路對面就是住戶,一般的房子都是三層樓,中間是一條柏油馬路,這樣的馬路,曾經經歷過數次改造,聽說開始用的是混凝土路面,後來改成瀝青路面,再後來,換了縣領導,他的小舅子藉著他的招牌,改成了水泥路面,後來,公路局換了領導,領導的侄兒子,承包了公路建設,又將水泥路換成了瀝青路面。

現在,橫穿整個柏松村的公路是瀝青路面。看起來,有點美感,白色的牆、青色的瓦,和黑色的柏油公路,路中間畫著黃線,兩邊畫著白線,和牆的顏色相襯,還是不錯的。

街上的小商鋪,總是開著,因為開店的,大部分都是本地居民,不存在房租、水電的問題,當然,水是沒有保障的。

因此,需要引進德志他們的機構進來幫助解決飲水困難。

縣政府的錢不知道哪裡去了,對於發展新農村建設,他們總是向上級要錢,要來的錢,中間蒸發,還是隻聽到打雷,沒看到下雨,大家盼來盼去,盼到麻木,也只好作罷。

據說,還有民間的慈善機構來援助,但是,德志覺得那不是純粹的民間機構,在內地,沒有純粹的民間慈善機構,大部分機構都是官方的,接受官方的指導意見,補充官方想做而沒能做的事,做好了還是官方的,不是民間的,因為媒體是官方的。

在這種情況下,不知道怎樣才能達到既定的目標,一方面要讓村民滿意,一方面要讓官方滿意,一方面要讓捐贈方滿意,這最後的滿意,就需要按照捐贈方的要求做事,也就是說要調查走訪,否則就不行,就中止乃至終止合作關係。到了那時候,機構就完全沒有必要存在了。

來支書走的時候,沒有安排走訪的事,也就是說,他反對繼續調查,可能怕發生民變。

即使發生民變,也沒什麼,有這麼多政府機構保著他,還怕民變嗎?國外的捐贈機構,也就是合作伙伴,必須要資料,要求聽到被援助物件的真實的聲音,這個不能作假,作假的,看得出來,外國人中也有從中國出去的,他們也熟悉內地的情況。靠政府那一套,不靈。

他不安排,意思還是晾著他們,讓他們上不上,下不下的,有吃有住有玩就行,何必要做一些額外的事呢?

從老百姓那裡瞭解情況,他們不會告訴你真話的,這個是來支書提醒他們的話,德志想到這話,就像在耳邊迴響,不知道是真是假。(未完待續。。)

第260章 膠著狀態

ps:  《陷世》第260章釋出了,歡迎親們前來支援!

德志很想建議下午就回城裡,但覺得對不起那點路費,來一次,三個人差不多花一百元,回去的話,又花一百元,捐款人的捐贈不能這樣折騰,總要想辦法給他們一個交代,不是政府的錢,不是黨的錢,是老百姓的錢,拿了錢,就得辦事,並且要把好事辦好。

隔壁發出鼾聲,就像打雷,德志覺得奇怪,這兩人真有福,到哪兒都睡得熟,吃了就睡眠,能活一千年啊,他們不操心,沒辦法,操心著急又能怎樣,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