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開著吉普下鄉討債。無功而返的居多。實在沒辦法,拉走苞谷抵債的也有不少,雖說有些殘酷,他們說這實在是無奈之舉。

第二個禮拜,由宋浪來講課。他會畫畫,透過這種方式講課,更容易懂。他講的都是在黃石的綜合專案,沒有什麼新的東西。看來,他並不在專案上用心鑽研。會後,德志和宋浪被邀請進入到郎醫生夫妻家裡。郎醫生家有三個兒子,都在中國出生,但拿的是美國的津貼。因為孩子是美國人。郎醫生家裡有電子琴,偶爾彈一彈,孩子們玩一玩。孩子們都說美語,不會用中文交流,現在正在基金會辦的學校裡學習漢語。郎醫生會烤麵包,家裡有一臺烤麵包機,每天的飲食都離不開面包,否則,就像沒吃飯一樣。

郎夫人會教孩子們做餅乾,做出各種造型的餅乾,孩子們動手能力很強,這和中國孩子的依賴性有著天壤之別。郎夫人一邊教孩子們做餅乾,一邊和德志談,有沒有人願意到西部教書的志願者?基金會資助的學校急需老師,但是就是找不到老師,荊楚如果有,可以去試試。

午餐在郎醫生家吃的,很簡單,但很好吃,中西結合,營養豐富。

感恩節到了。大原、陽直和平遠等專案點的工作人員都集中到陽直,包了一間餐廳,自己準備火雞等西餐,在那裡慶祝美國的感恩節。實際上是自助餐的形式,大家吃得都很開心。特別是孩子們,大多數都是基金會學校的學生,也是工作人員的在中國的子女,老外居多,在這裡過感恩節,和在美國過是一樣的。大原大超市裡賣的東西都還全面。不像以前,要買火雞,大原沒有,只有託朋友從京都買,然後空運到大原,挺麻煩的。

德志和宋浪在走之前去參觀的圖書送下鄉的專案,透過麵包車,將圖書送到孩子們手中,再把孩子們看過的書收回來,給其他學校的孩子們看,藉此來豐富孩子們的業餘生活。德志看到孩子們都喜歡看書,心想,要說成功的專案,這也算其中一個吧。

說實話,村裡的條件真的很差,教室裡只有一個蜂窩煤爐子,室內的煙囪,鐵皮鏽開了,冒煙,嗆人,教室裡讓人呆一會兒都難受,不知道孩子們怎麼呆得住?孩子爭先恐後地拿了書,回到座位上立馬看起來,他們知道,只有流動圖書室到學校的那一刻,孩子們最自由,最開心,最釋放。老師此時也不怎麼管孩子了,明智的很。

從學校回來,德志和宋浪就要結束這次大原陽直的學習。晚上,種豬基地特地買了大草魚,知道來自南方的德志和宋浪喜歡吃魚和米飯,就做了準備。但不會做,宋浪請纓,掌勺做了一頓美味的晚餐。

臨走,燒鍋爐的王師傅竟然從家裡拿來了一袋葵花籽送給德志,不知道德志哪裡討得了他的喜歡。德志推卻不掉,只得收下了。

次日一早,尤清仁早早地安排他舅舅開車來接,直接送德志和宋浪去大原火車站。尤清仁將二人送上車,等到喇叭催促送親友的下車時他才走,在這人情往來上,尤清仁確實做得不錯。

列車緩緩開動,德志心裡渴望車開得快一點,再快一點,他希望早日到家。德志就這麼點出息,想到這,他不由得笑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a>

第084章 花籽命運

德志和宋浪從不同的地方到太原,但回江城卻是一路。臨走時王師傅送了一袋葵花籽,推辭不掉,只好收下。在陽曲德志沒發現什麼特產,加上德志也沒什麼錢,工資低,錢花多了,家裡人吃喝怎麼辦,一切都得節約點過。

有一次,德志和宋浪上集市上去,看到賣蘋果的,宋浪不要,德志要了,10元錢一袋,還不少,挺划算的,後來,德志將蘋果帶回基地,發給宋浪還有另外一些人吃,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