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警察,重點表現他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尤其是臥底內心的煎熬)。場面設計更上一層樓,極瘋狂的動作和無休止的殺戮充斥著一種宣洩的情緒,從開始時的茶樓火併到結尾時的圍攻醫院,節奏之緊迫,激情之豪烈,爆破之巨大,都創下吳氏電影之新高,被美國著名電影學者大衛?波德威爾評為:“就好像吳宇森往美國發展的示範作,不外乎是玩盡型別公式的一個令人興奮的練習。”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風雨征途好萊塢(1)

1993年,環球公司邀請吳宇森執導《終極標靶》,由此掀開了吳宇森電影生涯的新篇章。對吳宇森而言,《終極標靶》就像一次好萊塢的入門考試,這個考試的題目並不難,難的是解答的方式和要求。吳宇森回憶初到好萊塢的情境時說:“一開始就發現,制度上完全是兩回事。在香港拍戲非常簡單,導演可以控制一切。而在好萊塢,一部電影裡參與意見的人很多,甚至連明星都可以控制劇本。”吳宇森儘可能地在影片中留下個人風格,動作場面的慢鏡頭依稀有《英雄本色》的影子,激戰時紛飛的子彈和噴濺的鮮血幾乎是《喋血雙雄》的克隆,但這些早已在香港電影中演練成熟的場景夾雜在好萊塢型別片中顯得極不協調,更像是一個“令西方觀眾發笑”的不倫不類的怪胎。事實上,環球公司為照顧尚格?雲頓的影迷,專門請了一名“資深動作片剪接專家”重新剪接,最終版本與吳宇森的初衷相去甚遠。

執導《終極標靶》的遭遇,讓吳宇森下定決心花很長時間學習語言、美國文化和社會風俗,瞭解西方人的思維與行為方式。1996年的《斷箭》採取中庸策略,於自我風格和美國驚險電影傳統的表現手法之間尋求平衡,取得了初步成功,一掃《終極標靶》帶來的晦氣。這部描寫核武器危機的電影,以扣人心絃的劇情設計和火車相撞、飛機墜毀、核彈爆炸等衝擊力極強的視聽震撼,給全世界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片重新回到吳宇森熟悉的男人世界,貫穿始終的是兩個飛行員之間的生死較量。為迎合好萊塢“英雄不死”的金科玉律,吳宇森一改香港時期“英雄必死”的悲慘結局,結果深受西方觀眾喜愛,北美票房狂收7000萬美元,將吳宇森推向好萊塢A級導演的行列。

獲得“話語權”後,1997年的《變臉》令吳宇森徹底擺脫了充當好萊塢打工匠的尷尬,找回了良好的自我狀態。影片劇情堪稱奇思妙想,透過“換臉”技術將警匪角色對調,然後掩蓋真相,讓他們在混亂中找回真實身份。吳宇森成功地將東西方共同崇尚的“人道精神”和“家庭觀念”糅合,難能可貴的是在男人復仇的世界裡用較多的筆墨刻畫女性角色,受到女性觀眾的廣泛認可。這一次,吳宇森將“暴力美學”和好萊塢製片原則完美結合,動作場面高潮迭起,約翰?特拉沃爾塔和尼古拉斯?凱奇兩大巨星光芒四射,手槍、子彈、白鴿、教堂、耶穌、慢鏡等吳氏電影的標誌一一再現,令無數擁躉雀躍不已。影片被美國影評人稱為“最具吳宇森風格”的作品,也為吳宇森帶來了全美華裔藝術基金會頒發的最高榮譽“金環獎”,其天才般的排程能力和卓越視覺貢獻得到世界性認可。

《變臉》取得空前成功後,吳宇森並沒有乘勢追擊,轉而監製了幾部電影(包括周潤發到好萊塢拍攝的第一部影片《血仍未冷》)。他成立了專門的創作團隊,給獨立電影導演加斯?範?桑特策劃劇本。2000年,好萊塢巨星湯姆?克魯斯邀請吳宇森執導《諜中諜II》,劇情依然是特工與恐怖分子鬥智鬥勇,最後關頭粉碎了毀滅人類的恐怖計劃的濫俗套路。對於簡單的故事,吳宇森以他最擅長的景點場面進行裝飾,放白鴿、飛身滑行開槍、中彈的慢動作再次出現,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