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東西以海為限。這三韓都是古辰國分裂出來,在這三韓裡面,馬韓勢力大,所以三韓共立馬韓人為辰王,以目支國為都,統轄三韓之地。

馬韓人為定居民族,已懂得種植穀物、養蠶,亦懂得做棉布,尚是部落社會,全國由54個城邦組成,城邦沒有城郭,皆同屬一個部落,而每個部落皆有領,勢力強大的部落的領稱做臣智,其次稱做邑借。

每年的五月、十月份,馬韓人都祭鬼神,晝夜酒會,群聚歌舞,舞輒數十人相隨,蹋地為節。每個城邦各以一人主祭天神,號為“天君”,又立蘇塗,建大木以獻鈴鼓事鬼神,馬韓南邊靠近倭國,多有紋身者。

馬韓的五十四個城邦,每個城邦都建在深山峽谷,以防衛外來入侵,每個城邦的規模跟後來棒國的鎮相當,大城邦有一萬多人,小城邦有數千人,總共加起來有十餘萬戶,四五十萬人,但在百濟國的攻擊下,馬韓有二十多個城邦皆被百濟所佔,馬韓勢力大幅萎縮,現在的民眾不足三十萬人。

馬韓有四十多萬人,卻被原先不足二十多萬的百濟國欺負,歸根結底是馬韓的部落分散,那個三韓王根本是一個象徵,根本沒有百濟王那樣的號召力,當馬韓這些部落無法政令統一之時,只能被百濟壓著打,再者馬韓人雖然多數長相醜惡,但生性怯弱,戰鬥力很低。

在遼東東部這塊地區上,公孫度壓著高句麗、百濟打,高句麗、百濟沒有還手之力,百濟壓著馬韓打,馬韓沒有還手之力,而公孫氏一旦遇到中原的大漢軍隊,是不堪一擊,像歷史上司馬懿只帶了三萬人馬就把遼東公孫氏給平定了。

辰韓的居民主要是在秦朝時遷徙而來的秦人後裔,當秦人為逃避苦役而成群接隊地流人馬韓之地時,土著的馬韓人給他們讓出了東部之地,自秦而至東漢,秦人及其後裔便定居於此,形成了的部落,開始有六個部落,而後逐漸發展成十二個部落,現在大概有十多萬人口。

弁辰則是當地土著,與辰韓雜居,城郭衣服看起來一樣,但語言風俗因為承襲的文化不同而差異很大,牟辰的民眾身形都很高大,都很愛乾淨,喜歡洗滌頭髮和衣物,刑法嚴峻,牟辰靠近倭國,紋身者頗多。,牟辰有十二個城邦,大城邦有四五千戶人口,小城邦有六七百家,總共四五萬戶,有將近二十萬人口。

三韓都透過河流和海洋進行遠端運輸和貿易,他們跟大漢時常有貿易來往。

孔融對於軍事是一竅不通,但他的那些隨從多半都是軍情司的特工偽裝的,特別是副使劉政,軍政皆通,又帶著呂布的密令,考察三韓、百濟、扶余、肅慎諸國的戰力。

當劉政詳細考察過三韓的戰力後,不禁嘆道:“若有兩萬中央軍,即可蕩平三韓,我大漢與三韓只有貿易的必要,並無結盟對付公孫度的必要。”

呂布現在抽不出多餘的兵力,便讓孔融跟三韓簽訂互不侵犯盟約,積極發展貿易,等呂布蕩平大漢境內的諸多反對勢力後,必定興師,掃平東北亞這些撮爾小國。

書中暗表,在高句麗滅亡250多年之後的公元918年,王氏高麗立國,王氏高麗在935年取代了朝鮮半島的另一個政權羅,翌年又滅亡了後百濟國,統一了半島中南部大部地區。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麗的大臣李成桂廢王自立,並在1393年以“朝鮮、和寧等國號奏請”明朝,明賜李成桂為朝鮮王,王氏高麗遂改號朝鮮,學界一般稱之為李氏朝鮮或簡稱李朝,即中國明清時期的朝鮮國,就是俗稱的高麗棒。

說到底,高麗棒的祖先不是高句麗人,而是三韓人和百濟人

♂♂

列表

第648章 滅棒子當滅三韓

在拜訪了三韓的各大城邦頭人後,孔融啟程北上,前去高句麗的都城丸都城,商議一起對付公孫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