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行們也紛紛出動,他們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增大歐元的影響力,如果能夠取代美元在美國的地位,那麼自然是最好的,即便這根本不可能。
四國聯盟的金融雖然也遭遇影響,可是四國聯盟是農業和實業起家,糧食是最不缺少的,美國雖然也是產糧大國,可是這些糧食大部分都掌握在私人的手中,即便是政府也沒有太大的能力插手。
糧商們不愛國?他們當然不愛。他們的眼中只有財富,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好訊息,有錢為什麼不要?兩倍、三倍、十倍!這就是經濟大蕭條之下糧食的價格,即便這個價格讓政府官員們非常的憤怒。
美元的貶值讓很多家庭的財富縮水不止一倍,原來一美元能夠買到的東西現在需要十美元,甚至不止十美元,就例如糧食……
如果問現在美國最火爆的銀行是哪一家?毫無疑問是布拉格銀行,甚至布拉格銀行還收購百分之四十五的花旗銀行股份。真正的登陸美國。
四國聯盟沒有在美國建設工廠,因為那是對美國的一種幫助。現在四國聯盟想要的只是吸取它殘餘的養分而非給予。當然聲譽也非常的重要,因為這是四國聯盟企業的保護傘。
不給工作的機會,但是四國聯盟經常會來一些平價的糧食,這些公民只要向銀行出售一些家中的物品,那麼他們就可以獲得歐元,這些平價糧食只能用歐元來購買。而銀行對那些出售的物品往往給出的售價都非常高,這讓美國公民們非常的滿意。
非常高也是在現在的基礎上,實際上這些東西縮水不止十倍,可以說只要大蕭條結束,東西一旦重新賣回美國。那至少就是十倍的利潤,甚至還不算其中的一些珍藏價值。
有利潤、有美譽、能夠增加影響力,這些事情傻瓜才不做,而對此美國政府自然很是惱恨,可是他們也沒有辦法,因為就是四國聯盟的企業和銀行才讓他們避免公民們遊行和抗議,尤其現在美國公民就是他們的保護傘,輕易觸碰不得。
同樣的事情不單單在美國出現,西歐地區同樣如此,只是因為西歐地區影響的幅度比較小,因此作用不是太明顯而已。
全球經濟大蕭條也不單單只是恩斯特一個人的機會,德國那位蓄謀已久的希特勒也終於等到自己的機會,一個能夠重重困境中殺出的機會。
對於任何一位梟雄來說,和平、穩定都不是他們希望看到的,因為這往往意味著政權的和平穩固,政權和平穩固他如何創造屬於自己的帝國?
針對賠款、針對經濟危機大蕭條,希特勒四處宣揚自己的理念、同時也暗中表示政府的“無能”,此時德國新總理上任,不過臨危上臺的新總理能夠在這個崗位上堅持多長時間估計誰都不清楚。
國庫虧空,現在政府正因為如何平衡國庫虧空的事情而進行爭吵,而下面公民也因為暗中的流言越發對魏瑪共和國政府,(德國)不滿,他們希望一個能夠拯救德意志民族、給社會帶來和平穩定的人上臺。
就在這個時候希特勒開始站在明面上,面對公民的渴望希特勒做出慷慨的許諾,同時宣稱“納粹黨”並非是某一個階級的黨派而是大眾黨派,它面向的是整個德意志民族,而非貴族、貧民。
此時的德國公民已經開始絕望,因此希特勒的宣揚很有作用,納粹黨的人員數量已經開始成倍的增加,截止到1930年6月份,納粹黨的數量已經達到30餘萬,而武裝起來的衝鋒隊也有八萬餘。
此時此刻誰也不能忽視這位個頭並不高大的青年(40歲),國議會、政府高官、公民代表、貴族、皇室,各方面的注意力都開始放在他的身上……
希特勒已經開始出席各種各樣的宴會場合,他已經是柏林著名的交際人物,同時也是各方面代表拉攏的主要代表,只是誰也沒有想到這位小鬍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