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說話,接下來荷華要去“煉丹”,就更加沒有機會見面了。
雖然心裡有些遺憾,但荷華也沒怎麼放在心上。反正都在咸陽城,等自己“煉丹”結束,就可以見面了。
接下來的事情很簡單,不用跟始皇面對面打交道,荷華也放鬆了很多,先是要求將作少府專門打造了一隻足有一人高的丹鼎,運到落霞洞口的那個平臺上放好。然後令他們講周圍清場,自己盤腿坐在鼎後,開始“煉丹”。
雖然對於荷華沒有要木材感到很奇怪,而且對她根本不去生火,卻只是盤腿坐在那裡更是莫名,但是沒有人會去問荷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反正等八十一天之後,
就能夠知道結果了。
至於荷華,她只需要擺出高深莫測的樣子,然後等時間過去就行了。
這件事對當事人來說至關重要,但是在朝中其實並沒有掀起什麼大的影響。畢竟這種事非是正道,朝臣們不敢直諫皇帝,但也不願意皇帝沉迷於此,所以當然不會多提。
一開始還會有一部分人注意一下荷華這邊,但時間長了,她每天都是老老實實的坐在平臺上“煉丹”,眾人的興趣當然也就逐漸消失,最後就沒什麼人關注了。
而現在,朝中眾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始皇出巡這件事上。
始皇二十九年夏,四月,始皇決定北巡。起因是駐守邊疆的蒙恬發來奏報,言去年與匈奴大戰之後,雖然秦國勝了,但也一偶不少人口財物被擄劫走,以致北地上郡兩處人口銳減,再加上當時追擊匈奴,也佔了不少地方,難以管轄,因此請求始皇遷民實邊,另置郡縣。
古代人口的重要性就在於此,有了足夠的民眾,只要這些百姓生活在那片土地上,那麼只要過上十幾年幾十年,這個地方就真正被納入大秦的版圖了。
雖然對始皇來說,比之統一六國,這一點開疆拓土之功,不過聊勝於無,但身為君王,誰也不會嫌棄自己的領土小,所以始皇接到奏報之後,十分高興,遂決定北巡,去看看當地的情況,然後再決定怎麼處置。
經過去年的東巡之後,朝臣們已經有了經驗,所以這一次的準備工作很快就做好,定下了隨扈人員和出發日期。
但也有讓人意外的地方,那就是太子扶蘇,這一次居然要跟著始皇出巡!
去年始皇東巡,扶蘇被留下來坐鎮咸陽,結果不過幾個月的時間,就打了一場仗,並且花光了國庫裡所有的錢。所以始皇宣佈扶蘇隨駕之後,眾人先是意外,但很快就反應過來。
也許始皇是怕把太子單獨留下,再出什麼意外吧!畢竟去年為了貼補國庫的漏洞,始皇可是從自己的內庫拿出了不少東西,以至於去年宮中預算大減。
這種問題又不是什麼大事,始皇也不能因此就太過嚴重的責罰扶蘇,既然不能避免,索性把人帶在身邊,比較保險。
不過這樣一來,留守咸陽的人選,就很值得商榷了。畢竟雖然說不能隨駕略有損失,但在這個時候留守咸陽,也充分說明了始皇的信任。何況還可以趁機發展自己的勢力,所以眾人的目光,都盯在了這個位置上。
然而最後,始皇卻是欽定了李斯留守,並且晉他為右丞相。王綰為左丞相,不過他年事已高,不太問事,也就是說,李斯已經成為了大秦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實權人物。
五月,鑾駕出京。
直到這個時候,荷華都還不知道這件事情。畢竟目前對她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煉丹,不會有人不長眼,拿這種事情來煩他。當然最重要的是,明面上她跟任何朝臣都是沒有往來的,當然也不會有人覺得他會關心這種事情,於是也就不會通知他。
一直到八十一天過去,荷華煉完丹出來,才聽說了這件事,頓時吃驚不已。她總覺得扶蘇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