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為顏家說親的,則是洛陽龍門書院的山長曾氏,雖然曾先生並非宋學眾人,但同樣都是北學繁衍而出的派系,兩家書院的關係一直也都還是不錯的。

小張氏將曾先生的來信來回看了幾遍,把一字一句都咀嚼得透徹了,方才擱了下來。至於為餘家說親的那封信,卻只是草草掃了幾眼,便擱到了一邊。哪怕信中露骨地暗示了嫁妝問題,表示餘家可以厚聘禮而薄嫁妝,也沒能讓她心動。——餘家綵樓上的幾件事,劉張氏早就在信中仔細說明了,這般家風,宋家怎麼可能會予以考慮?便是顏家,其實也過不了這一關,小張氏會細看書信,其實也是另有因由。

不過,要是不考慮家風問題的話,宋竹才去了洛陽一次,也就拜訪了三戶人家,其中兩戶立刻就來人提親,而第三戶齊國公府,則是寫信過來,有意讓孫女入女學讀書,不能不說,三娘在洛陽的表現,還是很優秀的,起碼,是肯定折服了洛陽的貴夫人們。將來待她年紀稍大一些,再去洛陽幾次,宋三孃的名頭,在洛陽一帶也自然響亮起來,屆時天南海北的好人家也自然都會寫信提親……如果只是要為宋竹擇一個大戶人家的話,如今看來,已不再是問題。

但小張氏做出如此佈置,卻並非是為了招惹這些姬妾滿堂、豪奢糜爛的所謂大家大族,她自有為將來的一番用意,不論是宋竹在洛陽所得的讚譽也好,還是她和蕭三十四一路上說說笑笑,表現出的投緣也罷,都只能算是個添頭。如今才方踏出這第一步,她心中倒是不覺得有多得意歡喜,若說有什麼可高興的地方,也就是經由劉張氏和乳孃的敘述,傳到她耳朵裡的三十四哥軼事了。

是個守禮的孩子,卻又殷勤體貼,待人接物得體有禮貌,談吐有物,雖然……年幼時荒唐貪玩了些,但畢竟現在也改了,只要在學問上多加用心,二十出頭能中進士,有蕭家在,仕途不會是問題的。當然,想要進兩府是不可能的,但做個地方高官並不成問題。

論到蕭家家風,身為當代外戚,一向保持低調,從未出面惹是生非,雖然家中也免不得有幾個姬妾,但和顏家、餘家比,不知要好到哪裡去了。人口也不算太多,是非會少許多,再加上他是宋學門人,想來納妾納小的事也不會去做。——這一切種種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和三娘性情投合,兩人走在一處,即使不說話也讓人覺得相配,況且一路回來談天說地,聊得也是開心。

不接顏家斗笠,說明他謹慎自矜,為宋竹備馬,又換了馬匹,可見其細心體貼。入城那天一定要請三娘上齊國公府吃杯茶,第二日齊國公府便打發人來請,到最後大夫人給了玉佩……雖說不是直系長輩,但只怕也有些相看的意思在,且大夫人對三娘十分滿意讚賞,這也是可以看出來的。做了這些事,不必多說什麼,也足以表明他的心意了,當然,親事需要長輩做主,沒有自己開口大剌剌和家裡提的,在蕭家來信之前,他不露絲毫端倪,也是老成持重的表現。

清明節蕭禹進來拜見宋家長輩時,小張氏便對他的人品相貌頗為滿意,此刻隱隱已經是把他當作未來女婿看待,更是有點丈母孃看女婿的意思,越看越有味道。只是唯有一點讓她有些介意:蕭禹和太子,走得太近了,對一個讀書人來說,只怕並非好事。

儒學門人一貫惜身重名,小張氏也是如此,倒不是她好名,只是她太知道名聲的厲害之處。蕭禹現在年紀還小,又不知名,還不會有人挑他什麼,可若是回東京以後,還和太子往來頻密,士林裡一定會有議論出現,而若是坐實了太子心腹的佞幸之名,將來不論是官場還是士林,無形間都會多出重重阻礙,這一點卻是讓她有些憂慮,已是在思忖著該如何防患於未然了。

下午請安時,小張氏早去了一步,把兩家信給姑姑看了,明老安人也頗為欣慰,當然,又免不得和小張氏討論了一番顏家的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