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缺乏症”——轟轟烈烈的感情來得快,去得也快,沒有感情的歸宿。

這些都有可能使她們喪失對生活的滿意度,可又不能整天陷入鬱悶中,不得不以購物和即時花費來充實自己生活。“她們從不為明天憂慮,只要今天快樂,不問明日幾多愁。”

“寄生小資”生活在一個物質日趨豐富的時代,所有產品的營銷訴求幾乎都是針對她們的趣味的,她們認為反正錢都是不用操心就得來的,隨便自己怎麼花,別人干涉不了,有錢就要花,反正花了也還會再有,即使自己掙不來也無妨,反正家中有“銀行”。

“寄生小資”逃避責任,有的是因為不願意承擔,有的是根本承擔不起。所以,她們共同選擇“享樂主義”的世界觀。因此,她們的消費大多是為了自己快樂。“寄生小資”這一群體對社會、對家庭無疑是一個負擔。

而淑女向來是不羨慕“寄生小資”的無憂無慮,高品質的生活。她們渴望無憂無慮,但不逃避責任;追求享受,但不會經常透支錢財。她們對錢財的看法,是正常人的態度。她們要靠自己的努力工作來爭取,而不會依賴男人們。

都市裡“物質女孩兒”越來越多,她們大多富有、年輕、漂亮,引人注目;她們有著令人羨慕的教育背景;她們是電視製作人、公關顧問、演員、服裝設計師,收入頗高,有錢也有閒;她們有花錢的激|情和衝動,只要東西夠時髦、夠奇趣,她們就會一擲千金;她們是新世紀的寵兒,是一群站在廣告業、出版業、娛樂業和媒體業前沿的人。

物質女孩兒能夠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這不能不歸功於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物質女孩兒是有錢有房的一族,她們敢於走進“圍城”,也敢於從“圍城”中走出來。當社會用不斷的進步給予她們更多選擇的機會時,她們會用自信和活力生活得多姿多彩。

某些物質女孩兒深受病態心理的影響。智力發展了,能力增強了,心靈卻僵硬了。人變成了金錢物質的工具,精神變得脆弱,心理變得狹窄,情感在日漸枯萎。

她們無限制地追求成功,追求升職,追求經濟回報,在高度緊張的壓力狀態下,透支了生命能量,破壞了情緒結構,抑制了人的自然需求與激|情,以致失去了女人應有的魅力,陷入在持續的冷漠、沮喪的心理狀態中。

她們大都標榜“獨身”,鑽石“王老五”便是典型。她們永無止境地追求成功,無限量地追求利潤,反而丟失了許多生活情趣與人際溫暖。

她們習慣冷漠,那種冷漠既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她們失去了溝通、交往和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假裝若無其事,其實持久的孤獨感已成壓力。她們逃避,她們惶惑,她們恐懼婚姻的責任,是因為她們已被現代“文明”擠壓得失去了活力。要想使冷漠的心緒再次騰起,就得先讓心變得柔軟,放下物質包袱,去休閒、去養心、去恢復自我的真相,學著重新做女人。

獨身,並不是一種錯,它似乎可以理解為苦與樂的代言詞。或許在某種程度上,它是那種摻雜著幾許無奈的現實生活。更多的年輕朋友選擇單身是一種不得已,是一種亞單身狀態。她們隨時在等待觸電,等待另一顆心的撞擊,然後融合。

有的獨身女性事業有成,成為人們羨慕的女強人,成為嶄露頭角一枝獨秀;而另一部分“臨時性”的獨身女性,在五千年來的傳統美德的影響下,依然會迴歸結實而又溫馨的避風港灣。

單身女貴族的隊伍逐漸龐大,形成了一個新的社會現象。面對這一階層會學家憂心忡忡,雖然她們是現代成功人士,雖然這一特殊的消費群體正在迅速成長為都市經濟中的新“亮點”,但畢竟是遠離五千年傳統文化。

然而,獨居始終優雅地存在著,在城市明亮或灰黯的角落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