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什麼……這個你明白麼?就像是說我70年代末開始出名的時候,我那時候走的路就是一種……反李小龍的模式。李小龍的武打片裡面,英雄都是鐵血冷麵,都是不苟言笑的,都是大俠。而我的片子裡面,那主角就是頑童一樣的,就是長不大的貪玩的年輕人,就是各種不正經,就是嬉皮笑臉,就是會在耍寶達人的時候,最後會顯擺的打到自己,是一種更普通的英雄,這個你可以理解麼?”

嚯!這聽起來有點意思啊!當時賈鴻漸就來了興趣了,“恩,聽懂了一點了,然後呢?然後你現在在疑惑什麼呢?”這話之後,程龍當時就沉默了幾秒,接著就跟賈鴻漸坦誠的說道:“賈總,我也不跟你藏著掖著,我就說真的了。我這個人呢,其實不只是會拍功夫片而已,我對電影有很多看法,這都是我早年一點點總結學習出來的。就像是我們小時候跟著我師傅學京劇的時候,我們演的七小福跟別人的不一樣,會有各種穿幫,就會有很多人願意來看。後來我就知道只有跟別人不一樣,這才能好賣!所以後來在《蛇形刁手》和《醉拳》裡面,我的形象都是一種玩世不恭的少爺形象。這種形象呢。跟李小龍他們不一樣,而在那個時代,其他的功夫演員都是在學李小龍,都是恨不得一招一式甚至是長相都跟李小龍一樣。然後我不一樣,我就紅了!他們一直跟李小龍一樣,他們就半紅不黑的,最後乾脆就沒了飯吃了……”

天!這程龍還這麼聰明呢?賈鴻漸此時還真是有點驚訝了!果然說買家不如賣家jīng!程龍這個電影的賣家那在電影這方面吃飯,可是要比賈鴻漸jīng多了!賈鴻漸就是按照各種八卦雜誌的訊息,覺得程龍就是一個大嘴巴,就是一個沒啥文化的粗人。但是是一個敢於拼命的粗人。但是他沒想到。其實不是說誰敢拼命就一定能複製程龍的成功的!從剛才程龍的話來分析一下的話,如果是一個啥都不懂的粗人來拼命,那估計最多就只能成為程家班的一員,而不會成為程龍!因為人家程龍這都已經開始明白了要差異化競爭了有沒有!

的確。在70年代的時候。因為李小龍的去世。貌似在連續幾年裡面,市場上面一直需求李小龍的復刻品,大家都懷念李小龍。所以就希望能夠繼續看到李小龍的電影。然後呢,就有很多長得跟李小龍有點像的人,來模仿著李小龍的模式拍電影!據說那個年代最火的就是這樣的各種模仿李小龍的電影。這樣的電影當然能捧紅人了,但是再紅,新人也只是李小龍的一個代替品,永遠不可能成為程龍!而按照程龍的說法,那就是故意要不一樣,所以他才有了自己的路!

這種思cháo如果放到外界來看的話,像是金庸的武俠小說也是一樣。在之前的武俠小說裡面,金庸的主角都是大俠,都是一種正人君子,講究一種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甚至還有喬峰那樣不惜一死來換遼國退兵的大俠!這樣的大俠那更多的是一種傳統的道德觀念裡面的俠,講究一種道德責任感!但是到了69年到72年之間開始連載的韋小寶呢?這韋小寶有什麼俠?完全沒有啊!這韋小寶不就是跟程龍說的一樣,長不大,然後各種嬉皮笑臉,各種玩鬧麼?對不對?

然後呢,這韋小寶就火了啊!這對比一下後世大陸這邊的各種思cháo的話,那不就是一種新一代反傳統的概念麼?甚至像是周星馳的電影裡面的那些解構,不是也是破壞傳統的概念,然後來一個無裡頭的笑話麼?大陸這邊到了90年代到2000年之後,不是也有開始說什麼主人公不用偉光正,就只要為了自己的利益各種玩樂就行了麼?對?這和起來的話,都是一個思cháo啊,都是一種類似“個xìng解放”的感覺,都是一種要求人更加“真”,更加“自我”,不要那麼苦大仇深,不要那麼的偉大光榮正確的需求!

從這個角度來說的話,程龍還真的算是一個走在cháo流前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