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兒,你道是無人供養我,若是你做得官來時節呵,三牲五鼎供朝夕,須勝似啜菽並飲水。你若錦衣歸故里,我便死呵,一靈兒終是喜。”

老人家放話,我死就死了,死了埋在土裡也要看你功成名就!抵不過父親的威逼。蔡邕只得辭別雙親,辭別新婚兩月的妻子趙五娘,依依而去。看過太多志得意滿意欲登龍的書生。蔡邕這樣被人逼趕著上考場的,相當少見。

這個男人心性潔淨,從一開始就與眾不同。如同在如今錯亂紛爭的社會中,有這樣一種自在。不管外界的價值財富如何動盪激烈求進,不攀比,不嫉妒,建立獨立完整的精神體系,自在其間,觀花望月,飲酒下棋。

說來輕巧,真正能夠甘於平淡是多麼奢侈的事情。在那個以科舉功名為出路的社會里,同樣不以社會的主流價值為念,不覺得功名在身就從此出人頭地,可以耀武揚威。這意味著內心擁有比財產更穩固更豐裕的財富。

。 想看書來

寫在後面的話·隨時準備老去(1)

寫這篇後記時,那場被羅格譽為無與倫比的體育賽事剛好結束。盛大落幕。

從一場狂歡中抽身,你是否感覺到這最後一夜的悲涼漸漸浮出水面,凝聚成一把匕首抵住了你的心?無論表面多繁華多熱鬧,都無法掩飾散場時無力落腳的疲軟,心中的空虛。一如再次被宣告無家可歸,無處可去。我們對奧運的熱情其實來源於對自身的焦慮,我們需要榮耀,需要,不斷被證明。

目光再拉得遠些,審視這一百年。近百年來,國人存在著一種普遍的焦慮,焦慮源自身份認同的危機,危機讓我們總想去證明什麼。這個全球性的體育賽事,在合適的時間,給了我們合適的機會。大家身不由己地去投入去表現。

身邊的人,津津樂道於資本、商業模式、全球化、創意,崛起,民主,精英。人們被這些煽動性極強的詞彙弄得興致勃勃,夢想遠大。當人們的心緒越來越不安穩,身處的社會也就越來越緊繃,到處充斥著緊張、振奮、不安、焦慮的情緒。

當我們毅然把自己的根從故土中拔起,交給路過的風,我們就失去了根本的營養維繫。當我們意識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侷促與惶恐就促使我們更急切地要去與廣大的世界對接,尋找新的土壤。

可是,親愛的,外邊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記憶一夜之間剷平,我們真實地感到不安。徘徊在記憶的荒原上,故鄉正從心底淡化,從視線中遠離。人人本質上都是孤兒。

當我身邊的人潮水一樣湧向國外,去讀書求學,相信那裡的環境和文化存在嶄新的轉機,是未來生活的希望。哪怕——是去轉一圈鍍個銅,回來也好冒充是金,然後自命不凡。

在某些方面我顯得鬆散,不思進取,不合時宜,思想更近於那些逐漸沉寂的老人。關於自身,我亦只堅信這個國家是我的精神永固之地,必須終身不離不棄。

我知道,我們的傳統裡有很多令人不悅東西,到現在仍難以改變。或者可以說,不被改變。

真正瞭解傳統的人不會迷戀傳統,感慨今不勝昔。因為無論怎麼樣感人肺腑的抒情,我們都不可能回到古代,複製前人的生活,不可能像流行的幼稚淺薄的穿越小說那樣,根據自己的喜好挑揀時代挑揀身份去生活。時代總是不理個人意志決意向前。

事實上,我堅信的是,從傳統中獲取力量並賦予意義仍是我們精神補給的資源,是我們在新時代前進的力量。傳統中國擁有一種罕見的文化包容性,這使得它雖然災劫重重,千瘡百孔,最終仍能神奇地自我癒合。鮮卑,蒙古,滿族,種族文化的差異最終在它巨大的感召力之下一一歸附。它的創造力無疑令人驚歎,但它在災難面前表現出的妥協麻木同樣叫人失語。

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