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了和霍青桐的關係,那麼他的事業上無疑添了一個了不起的助手。他逃避霍青桐,是缺乏自信。能反省和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侷限,這又是書生的長處。問題是,認識到不足之處,是進步,但如何去改正,這又是一件難做的事。
在古城密室中,又寫了一段羊皮冊子上記載的瑪米兒的故事,這個故事從香香公主的口中讀出來,又特別有暗示性和象徵意義。這個故事,對陳家洛和香香公主是有雙重意義的。日後香香公主的行為,可以從這個故事中找到隱喻;而陳家洛,則被這個故事激發了他的雄心壯志,使他記起了他的本分,他和紅花會反清復明的事業。
陳家洛的反省終於有了決定,雖然這也並不怎麼見出高明之處,但畢竟他還是有了決定,他想拋開情愛塵緣,一心專注於他的反清復明的事業。他沒有想到,他對愛情還是在逃避,他連愛情都不能正面去處理,又怎麼能處理好政治的大事呢?
陳家洛帶領紅花會群雄去福建少林寺,查詢他的義父被逐出師門的真相,完完全全揭開陳家洛的身世之謎。此行的目的,是陳家洛的謹細之處,他要擔當光復漢家的大業,必須對這一切秘密的恩怨查個清楚,否則就怕功虧一簣。
寫陳家洛闖少林鬥智鬥勇,頗有可觀之處。金大俠的武俠小說,往往武打只是其中的鋪陳和過渡,而閃光之處卻在於人生哲理,對俠義的高貴品質的解析。陳家洛和天虹禪師講經說法一段,正是如此,深化了全書的主題,提高了小說的境界。救人危難,奮不顧身,雖受牽累,終也不悔。此書最後以悲劇收場,但無悔二字,卻是價值的凸現之處,安身立命之所。
陳家洛的義父和陳家洛的母親之間的一段故事,寫得半明半暗,半遮半掩,隱晦含糊,陳家洛讀得驚疑,心中突突亂跳。這一段,提示了陳家洛性格中血緣所遺傳的底蘊。陳家洛的義父情深意重,他的母親也是極重感情之人,而陳家洛自己也是在感情上放不開之人。義父和母親之間的那種傷痛的慘苦戀情,震撼著陳家洛,使他對人生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自己的感情生活也有了反省。陳家洛的戀母情結,於此披露到了極至,他的書生的柔弱的一面,傷情的憂鬱,是來自於此的。
書生的幼稚終於上演出最後的悲劇。陳家洛一廂情願地要在國家大事中做出取捨,要為事業的大計而做出慘痛的個人幸福的犧牲。這是殘忍的一幕,陳家洛終於忍心向香香公主攤了牌。他甚至還用那個瑪米兒的故事來說動香香公主。香香公主又能怎樣?她只是一個絕美而沒有主見的花瓶般單純的少女,她完全地崇拜著她心中最高大的英雄陳家洛,她心中再慘苦再不願意,也只能順從殘酷的安排。這是一柄雙刃的利劍,香香公主無辜地受傷,但陳家洛的心頭又何嘗不是在滴血。
。 想看書來
陳家洛:書生的弱點是缺少大英雄吞天吐地的氣勢(3)
陳家洛苦心的支撐看得又真讓人不忍和憐惜。他的性格中有書生的軟弱和被動的致命弱點,但他擔負紅花會總舵主的大責任,是形勢所逼,他實施去找乾隆的計劃,也並非是一時心血來潮的主意,是他的義父安排,眾人認可的。但他的最可貴之處,是他一旦接下了就勇於去承擔,而且是全身心地投入,完全地放棄了自我,一切都以大局為重。他做得很累,很苦,但他真實地盡了全力。當他知道了香香公主的死訊時,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個人的悲哀,他還支撐著,不讓眾人受他的情緒的影響而亂了局面。他還能儘量控制心神,繼續和無塵道長過招,還能裝出笑臉,直到最後實在撐不下去,才一口鮮血噴出,此處寫得感人,而又極合其書生的性格和身份。
陳家洛的一片苦心,不能不讓人同情和原諒他。霍青桐雖然傷心憤恨,質問陳家洛“你怎地如此糊塗,竟會去相信皇帝”,但也能體諒他“是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