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有多長時間練歌?”

廖遼聞言鬆開手,又嘆了口氣,這次能看出來,她似乎不是裝模作樣,而是發自內心的有些感慨,“來到之後,我一開始沒當回事,全當來旅遊了,後來我明白他的意思了,又覺得身上的壓力突然一下子變得好大……”

孫美美想了想,笑著摟住她的肩膀,道:“他覺得機會合適嘛,所以想把你往國際上推一把,你想想,潤卿姐,周嫫,她們可都是屬於想要這個機會還撈不著呢!有了這種機會,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你,對不對?”

廖遼回頭看她一眼,眼睛漸漸明亮了不少,略帶得意地道:“那倒是!”

…………

三月中旬,李謙已經把整張專輯所需要的全部十首歌曲的歌本,連同他所做的編曲,都一起遞交給了滾石唱片。

於是接下來,在滾石唱片的一路綠燈之下,這張專輯的錄製立刻提速。

然而,廖遼畢竟不是那種從小在西方音樂氛圍下成長起來的,儘管長大之後,她自己也很喜歡聽一些歐美的唱片,私底下也唱,但她的唱法,說到底還是東方式的。

靈魂樂和鄉村,她還能處理得相當不錯,但r&b的風格,她就總也處理不好,總是找不到一種更為圓潤的處理方式,尤其是轉音,她往往會處理得相對生硬。

而偏偏,這個是沒有什麼太好的解決辦法的,只能大量的聽,然後大量的唱。

而且在這方面,李謙的水準實話說,也並不比她好到哪裡去,聽可以,他能一耳朵就聽出廖遼唱得怎麼樣,缺點在哪裡,但讓他教,他還真覺得自己沒多少可以教的。

所以,一切都要靠廖遼自己。

不過還好,到了這時候,跑到美國來錄製這張專輯的作用,就開始體現出來了。

在這裡,從唱片公司的工作人員、音樂人、樂手,到街邊賣熱狗的,再到超市的收銀員,全都講英語,所以來到這裡之後,李謙和廖遼兩個人的英語水平,飛速上升。尤其是英語的口語對話,那就更是一日千里——口語說得越好,語感就會越好,而說到底,唱歌,是一個發聲的藝術,語感對了,很多方面就會比較容易做到事半功倍。

而且待在這裡還有一個好處是,洛杉磯街頭有很多的街頭藝人,其中也有不少人會唱r&b,儘管他們各方面比起成熟的歌手來說,都有相當的差距,但李謙跟廖遼兩個人往街頭一走,聽一陣,走過去跟對方交流一陣唱r&b的技巧,就總能多多少少的有所收穫。

尤其是在r&b最講究、最炫技的轉音方面,廖遼很快就有了進步。

謝銘遠負責樂隊、負責跟滾石唱片方面對接,而李謙和孫美美兩個人,就只負責廖遼一個。到三月底,《my…heart…will…go…on》這張專輯,在洛杉磯的錄音棚里正式開錄。

此時距離《泰坦尼克號》在五月中旬的上映,還有一個半月,距離這張專輯的最早可以上市的時間,則是八十天左右——考慮到需要給後期製作和下工廠灌製預留出大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對於製作一張全新的專輯來說,五十天,真的不算充裕。

更不要說,這張專輯裡還有四首華語歌曲,是需要完成了這邊的工作之後,再返回國內去錄製的——這樣一算,留給這邊六首英文歌的錄製時間,更是短到了只有一個月的時間!

《my…heart…will…go…on》最容易,廖遼也最熟悉,而且曲風對她來說,也相對的最沒有難度,所以,這個肯定要先錄,然後是《i…will…always…love…you》。

這兩首歌,在拿出了最巔峰狀態的廖遼面前,都完全不是問題。

只花了不到四天,廖遼就完成了這兩首歌的錄製,而且參與錄製的滾石方面的音